癌症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它是科学发展后,我们才赋予的称谓。癌症是人体内源性疾病,细胞分裂错误的可能性时时都有。在古代,其实就有很多人是身患癌症而死的,只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病因,没有癌症的概念。
癌症一直在伴随着人类发展史,科学家们发现距今万年前,在南非的瓦特科兰斯洞穴挖出的人类近亲足骨中,就有一种恶性癌症骨肉瘤的发生。科学家还在年前俄罗斯塞西亚国王的遗骸中发现了前列腺癌的遗迹,他们发现这个老国王的骨盆和腰椎,以及上臂和腿骨中都爬满了致密的肿瘤痕迹。
我国人民同肿瘤斗争的历史也相当久远。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瘤”的病名。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出: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于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
「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由于古人对癌的病理、转移等还不甚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根深植于体内,古时嵒与岩通用,所以加上病字头,就成了“癌”字了。
古人大多活不到癌症高发的年龄。
癌症是由于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造成的。普通细胞突变成癌细胞是经过多年,多次突变累积形成的效应。所以绝大多数的肿瘤都发生在40-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在古代人的寿命普遍不长。死亡率很高,平均寿命很短。病*、细菌感染这些现代人看上去很普通的疾病在古代可能都是不治之症。而癌症的高发期一般都是在人类的中年和晚年时代,很多古人都活不到一定的年龄就去世了,根本没有机会患上癌症。
古人患癌的记载比现代人少的多,这个也很好理解。古代人吃的,喝的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古代没有任何工业,不存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古代人生活习惯好,没事就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你看苏东坡贬官多次,还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豪迈的诗句,这是何等的气度。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巨大,加班熬夜几乎是常态,烟酒无度,无肉不欢,这些对机体免疫系统伤害巨大。
为什么寿命延长,癌症爆发的机会会增加呢?因为很多癌症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而突变要达到导致癌症的效果,需要时间来积累,年纪越大,积累的突变就越多,自然发生癌症的机会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