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复旦大学的教授于娟因为一本书《此生未完成》而被大众熟知。31岁被确诊为乳腺癌,孩子年幼,父母将老,人生方始,这样的不幸谁都难以承受。
30多岁患癌,于娟并非个例,令人扼腕叹息的地方是,作为高级知医院的专家意见于不顾,选择相信“神医”,最终肿瘤扩散,无药可医。也许不管她在哪里治,都有可能是同样的结局,但是有50%的希望被主动放弃了。
癌症的发现通常犹如晴天霹雳,病急乱投医是常事。
最近听说的几位新发肿瘤患者,期别都比较晚,不能立即手术,专家建议先行化疗,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而患者根本无法承受身体内埋着一颗“不定时炸弹”,恨不能立等取之,一切了之。在这个无比“脆弱”的时刻,再破绽百出的“神医”都想信。我父亲肺小细胞癌化疗期间,每天有人送“报纸”,上面写着各种神仙药、离奇案例。
“有个人”的癌症同样是很严重,被治好了。
“有个人”吃了什么药,过一段时间肿瘤不见了。
比宣传页上的“有个人”更令人相信的是,有名有姓的身边人。隔壁村上的“有个人”吃了癞蛤蟆皮,医院都回绝的癌症;同事的亲戚的同事,在某个祖传的神医那儿,消除了肺小结节,不吃药、不开刀,永久消除结节变肺癌的恐惧和担忧。
我家人也问过:真的吗?有用吗?
我只能说,如果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确实有效,根本不会“深居山野”,根本不需要发广告。
现代制造水平发达,只要现实存在的东西,无不可以量产。从纯收益角度来讲,申请专利、大规模生产,利润远远高于在街边或者深山开一个小诊所。从救死扶伤的情怀角度来讲,充分的学术推广能挽救更多的人。
所以,为何还需要雇人发小广告?
当然,如果是别无他法,经济又很宽裕,试试无妨,图个心安。
医生大概是最不会骗你的人。越是态度差的医生,越不会骗人。
医生也是肉体凡胎,自然有七情六欲。
比如说,图名。干这行,当然想成为行业翘楚。如果行医几十年,开门诊就有患者抢号,开刀就有天天有人求加塞,大小奖章领个不停,哪个医生不喜欢呢?所以,没有理由主观上把自己经手的病人看坏,提出的诊疗意见一定是目前认知中最合理的。
会不会因为没有熟人打招呼就乱来?医生与病人原本不认识,说明无冤无仇,为什么会因为一个不认识的人糟蹋自己的手艺、牺牲自己的职业口碑、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呢?
有时候,患者不用托任何关系,也会得到非同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