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恶性骨肿瘤的14岁患者,15年前在福医大附属二院骨科成功施行骨肿瘤切除及人工膝关节置换保肢手术。15年来,患者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生活,而且还已经娶妻生子,创下了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全省生存记录!这一代表骨科新水平的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此领域的骨科研究和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年7月,这名来自莆田仙游的14岁少年膝盖下面长骨肿瘤,一直遭受病痛折磨,贫穷而又年迈的父亲背着他四处求医,最后竟被告知需实施截肢才能保住性命。面对这一不幸消息,万念俱灰的父子俩抱着试试看想法,辗转之下来到福建医院求医。
殊不知,幸运之神已悄然降临到这位少年头上。当时第一次接诊这位少年的便是该院骨科赵春安主任医师。年~年赵春安在上海交通医院进修关节肿瘤外科,师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赵剋戎院士。接诊患者后,赵春安主任仔细分析了该患者的病情及影像学资料后,诊断他为“胫骨上段骨肉瘤”,由于肿瘤为恶性,保守效果较差,考虑到患者正值少年,决定为其实施“骨肉瘤病灶清除术+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肢体并恢复行走功能。获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赵春安带领手术小组为他设计了详尽的治疗方案。经过手术前测量肢体并详细计算替换假体各项指标后,特制了符合病人具体情况的个体化假体,再经手术前模拟,手术中既要完全切除病变的骨肿瘤又要兼顾关节的功能,所以手术过程困难重重,如履薄冰。最终经过12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完全切除了患者病变的肿瘤骨,为其量身定做的膝关节假体置换到位,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经过膝关节功能锻炼后,可以正常行走。时隔14年之后的年,赵春安主任再次为该名患者施行了关节翻修术,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12点,手术期间赵春安和他的手术团队始终没有离开手术台前半步,不能吃饭、不能喝水,甚至不能上厕所,16个小时的“战斗”结束,赵春安明显体力不支,只能靠着双手的支撑旁边的桌子站立。如今,患者已经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能站能跑,生活质量有了飞跃。15年来,他逢人便说“赵主任不仅手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据赵春安主任介绍,膝部是恶性骨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尤其是对青少年,更是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频发部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截肢术后五年生存率仅有20%左右。由于膝部解剖复杂,膝前软组织覆盖不足,膝后血管神经束大,手术致残率高,并发症多。以往,多采用截肢术治疗这种恶性骨肿瘤,但截肢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且“不完整”的双腿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福医大附属二院开展的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新方法,通过切除肿瘤病灶;定制铰链型人工全膝肿瘤假体重建,结合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不但使绝大多数患者成功保肢,还大大提高了这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使之接近60%。专家提醒,骨肉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若孩子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膝关节疼痛、压痛和软组织肿胀等,家长需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拍X片排查病因,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