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致高科康华益民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以及儿童,是临床最多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常见部位为四肢关节附近,骨肉瘤切除后会造成局部骨质的缺损,尤其是距离关节面较近的瘤段骨切除后重建是临床上一大难题,采用个体化3D打印技术制造金属假体具有制造周期短、机械强度大、多孔结构骨长入效果好、骨骼匹配度好、个体化塑性满意等诸多优点。如果儿童恶性骨肿瘤位于偏骨干侧,切除边界距离骨骺有一定的距离(1-2cm),理想的重建方法是能够保留骨骺及生长板,这样可以避免行关节置换术。同时,在截骨后的骨接触面,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可以骨长入的仿生界面,在与自体骨连接的界面上制备出金属骨小梁结构,使之很好地与自体骨融合,达到永久固定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保持人工假体与干骺端的长期稳定连接及融合。
医院骨与软组织科精准地应用骨肿瘤瘤段骨缺损3D打印假体重建并保留关节技术,成功为10岁骨肉瘤儿童完成骨肉瘤切除同时保留双关节。
病情描述
患者,女,10岁。主诉:右大腿疼痛1年余,右股骨中下段病理性骨折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因医院诊疗,穿刺活检报告右股骨骨肉瘤,遂进行了骨肉瘤的2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疼痛减轻,医院建议截肢治疗的手术方案,9个月前办理出院后未再行进一步治疗。3个月前右大腿再次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特征,考虑为右股骨骨肉瘤,因患者较长时间未接受化疗,遂再次给予术前MA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化疗阶段在家休息期间因外伤导致右股骨病理性骨折,遂返院给予牵引并完成了3个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影像
术前CT横断面术前MRI术前ECT显示只有右股骨一处病灶经科室讨论,结合患者家属意见,该患者具有保肢治疗条件。但保肢重建方式有待选择:1.生物重建
瘤段骨较长,病理骨折无法灭活再植,大段同种异体骨长阶段内固定无法保证术后稳定性;2.节段型假体置换
两端正常骨质过短,节段型假体置换后无法保证下肢承重稳定性;3.全股骨置换
患者年龄过小,术后中远期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3D打印定制假体(保留双侧关节及骺线)
能够保留骨骺及生长板,这样可以避免行关节置换术。同时,在截骨后的骨接触面,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可以骨长入的仿生界面,在与自体骨连接的界面上制备出金属骨小梁结构,使之很好地与自体骨融合,达到永久固定的目的。但该方法必须精确设计截骨平面和假体,达到既能精准截骨,又能可靠重建。经过医院骨与软组织科张鹏教授及其团队综合考虑与缜密会诊,最终选择了个体化设计3D打印假体治疗四肢骨肉瘤切除骨缺损保留双关节方案。假体设计方案
一、根据CT数据重建的3d骨骼模型二、截骨线位置及尺寸标示经过测量并与临床医师沟通,结合患者CT数据,患者右侧股骨肿瘤,远端肿瘤边界离骨垢线35mm,瘤段长mm,远端截骨位置距肿瘤边界20mm,近端截骨位置距肿瘤边界10m。远端和近端均做3D打印假体,骨接触面设计为仿生可长入骨小梁结构,中段采用可延长结构。三、假体设计方案及安装后的效果图此套关节由三部分组成,远端3D打印假体,中段可延长结构,近端3D打印假体。远近端假体均贴钢板加强固定。术中影像
瘤骨暴露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确定截骨位置瘤段骨切除后预安装瘤体离体后和术前根据肿瘤影像资料的假体试模对比
瘤段骨截骨后术中影像显示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一致
术后影像
3D打印技术贯穿于骨肿瘤修复重建的术前评估、规划及术中操作,骨肿瘤解剖模型的个体化为骨肿瘤位置、范围评估提供三维立体平台,有利于肿瘤边界确定,为准确、完整切除病灶奠定基础;导航模板的个体化特性则有利于辅助指导术中精确完整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正常组织;3D打印的肿瘤假体内植物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则是骨肿瘤修复重建术中个体化体现的关键,植入物与骨缺损局部高度匹配,同时兼具传统肿瘤假体强度、生物力学、人体生物相容性优点,而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降解性,有效提高了3D打印内植物与人体组织嵌合。经过张鹏主任及团队的共同协作努力,及力达康个体化定制3D打印技术假体的精准匹配度,令患者保留了双侧关节,既助患者较早下地负重行走,又使重建患肢功能更优化。
术者简介
张鹏医院骨与软组织科医院骨与软组织科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放化疗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河南省骨肿瘤联盟副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原发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的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全程治疗管理;四肢和脊柱骨转移瘤、恶性黑色素瘤等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特别对四肢肿瘤切除重建保肢治疗、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保肢治疗、脊柱转移瘤微创减压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新辅助化疗等规范化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姚伟涛
医院
骨与软组织科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医院骨与软组织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肉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四肢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骨肿瘤防治联盟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脊髓损伤协会脊柱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肿瘤学组委员等。
主要从事骨肉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骨盆肿瘤的切除重建,脊柱转移癌的机理与外科治疗,软组织肿瘤的切除重建等,尤其擅长脊柱原发与转移瘤的手术治疗、四肢恶性肿瘤的综合保肢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
往期回顾
◆「经典病例」力达康定制化骨盆系统治疗复杂骨盆软骨肉瘤——医院◆「经典病例」力达康组配型骨肿瘤假体临床应用分享两则——医院◆「经典病例」力达康个性化定制“保膝”治疗浆细胞性肿瘤病例分享——医院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公司本着“力致高科、康华益民“的宗旨,经过23年的创新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外科植入物为主业的国家级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国产医疗人工关节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优秀的民族品牌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奖项,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规划目录。
公司现阶段生产销售人工关节三万余套,未来三年营收将超过10亿元,并努力成为人工关节A股上市公司。公司未来将在顺义空港C区打造中国骨科医疗器械领域“产、学、研、医”一体化的科技创新联合体,为中国骨科医疗器械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按识别或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