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描述
患者,女,10岁。主诉:右大腿疼痛1年余,右股骨中下段病理性骨折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因医院诊疗,穿刺活检报告右股骨骨肉瘤,遂进行了骨肉瘤的2周期新辅助化疗,患儿疼痛减轻,医院建议截肢治疗的手术方案,9个月前办理出院后未再行进一步治疗;3个月前右大腿再次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入我院后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特征,考虑右股骨骨肉瘤,因患者较长时间未接受化疗,遂再次给予术前MA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后,在化疗间期在家休息期间因外伤导致右股骨病理性骨折;返院给与牵引并完成了3个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拟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影像
病理性骨折前病理性骨折后
术前CT横断面
术前MRI
术前ECT显示只有右股骨一处病灶
对于该例患者,经科室讨论,结合患者家属意见,该患者具有保肢治疗的条件。但保肢重建方式有待选择:1.生物重建瘤段骨较长,病理骨折无法灭活再植,大段同种异体骨长阶段内固定无法保证术后稳定性;2.干型假体置换两端正常骨质过短,干型假体置换后无法保证下肢承重稳定性;3.全股骨置换患者年龄过小,术后中远期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3D打印定制假体(保留双侧关节及骺线),能够保留骨骺及生长板,这样可以避免行关节置换术。同时,在截骨后的骨接触面,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可以骨长入的仿生界面,在与自体骨连接的界面上制备出金属骨小梁结构,使之很好地与自体骨融合,达到永久固定的目的。但该方法必须精确设计截骨平面和假体,达到既能精准截骨,又能可靠重建。我们选择了个体化设计3D打印假体治疗四肢骨肉瘤切除骨缺损保留双关节。假体设计方案
一、根据CT数据重建的3d骨骼模型
二、截骨线位置及尺寸表示
经过测量并与临床医师沟通,结合患者CT数据,患者右侧股骨肿瘤,远端肿瘤边界离骨垢线35mm,瘤段长mm,远端截骨位置距肿瘤边界20mm,近端截骨位置距肿瘤边界10m。远端和近端均做3D打印假体,骨接触面设计为仿生可长入骨小梁结构,中段采用可延长结构。三、假体设计方案及安装后的效果图
此套关节由三部分组成,远端3D打印假体,中段可延长结构,近端3D打印假体。远近端假体均贴钢板加强固定。
术中影像
瘤骨暴露
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确定截骨位置
瘤段骨切除后
预安装
瘤体离体后和术前根据肿瘤影像资料的假体试模对比
瘤段骨截骨后术中影像显示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一致
假体实物
术后影像
术后3周患者下地活动情况
3D打印技术贯穿于骨肿瘤修复重建的术前评估、规划及术中操作,骨肿瘤解剖模型的个体化为骨肿瘤位置、范围评估提供三维立体平台,有利于肿瘤边界确定,为准确、完整切除病灶奠定基础;导航模板的个体化特性则有利于辅助指导术中精确完整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正常组织;3D打印的肿瘤假体内植物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则是骨肿瘤修复重建术中个体化体现的关键,植入物与骨缺损局部高度匹配,同时兼具传统肿瘤假体强度、生物力学、人体生物相容性优点,而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降解性,有效提高了3D打印内植物与人体组织嵌合,本病例同时保留了双侧关节,既可使患者较早下地负重行走,又可使重建患肢功能最优化。图、文:张鹏
辑:李洋校:姚伟涛
医院骨软组织科简介医院(医院)骨与软组织科,主要从事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诊疗的专业科室,是全省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的大型专业中心,在骨与软组织的各种原发与继发肿瘤和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四肢骨肿瘤方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科室为河南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骨肿瘤防治联盟主任委员单位,荣获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我科始终本着医、教、研三者并举的原则不断进行着完善和发展。目前我科拥有河南省内专业的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和团队,拥有高中级职称专家9名。我科拥有2个病区,总床位张,每年收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科室设有河南省骨肿瘤围手术期数字化智能评估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市脊柱骨盆肿瘤数字化智能系统评估及手术辅助工具设计重点实验室,围绕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进行研究。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开展的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恶性骨肿瘤瘤段骨灭活(放射灭活、液氮灭活)再植技术、3D打印个体化定制金属假体保肢治疗、骨转移瘤微创减压固定技术、脊柱肿瘤椎体整块切除技术、软组织肉瘤R0切除外科技术、游离皮瓣/组织瓣移植修复技术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步。
同时,我科在骨与软组织肿瘤MDT(多学科专家会诊)诊治中,组建了以骨软组织科为核心的,包含影像科、放疗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免疫治疗科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团队。讨论的病种涵盖复发难治软组织肉瘤、初诊初治及疑难骨原发肿瘤、骨转移瘤、恶性黑色素瘤等骨软组织科多见病种,为省内外骨与软组织肿瘤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希望。
关于我们河南省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暨医院骨软组织科。
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