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很高的突变频率,尤其胶质瘤,是唯一一种IDH1-RH(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突变率极高的肿瘤类型,且这种突变类型有显著的临床预后意义。本文使用六个起源于四种肿瘤类型的大型独立DNA甲基化数据集的数据,研究不同类型IDH1/2突变的分子效应并证明其临床相关性。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纯生信文章吧~
提供生信定制服务
小编rj
01摘要数据集:
COSMIC数据库筛选热点突变(IDH1R和IDH2R,R);
随机III期CATNON临床试验,先前已有报道;
TCGA下载的LGG(DNA甲基化和RNA序列)、MSK-IMPACT(MemorialSloanKettering-integratedmutationprofilingofactionablecancertargets)、AML数据;
软骨肉瘤的临床和突变数据,先前已有报道;
TAVAREC试验,来源于文献
CGGA数据库
统计方法:
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确定生存差异,对β值(甲基化探针强度/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探针强度之和)进行Wilcoxon秩检验以确定差异甲基化探针,对M值(甲基化/非甲基化探针强度log2比率)进行F检验以识别差异甲基化CpG(胞嘧啶-磷酸-鸟嘌呤)
所有差异甲基化分析中的p值都以矫正后的p值代替(FDR值)
卡方检验确定突变频率的差异,IPA软件用于通路分析,cox回归建模并纳入临床性状,p0.05认为有显著意义
02流程图03结果简述IDH1-RH突变在胶质瘤中占主导地位首先在COSMIC数据库中筛选体细胞突变并提取热点突变((IDH1-R,IDH2-RandIDH2-R),然后按照肿瘤器官部位分层。IDH1/2突变频率高的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胆道、骨、造血和淋巴肿瘤(白血病),且其(热点)突变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例如IDH1-RH突变是CNS肿瘤中最主要的IDH1/2突变(n=/,90.5%),而这种突变在骨骼(n=49/,13.6%)、白血病(n=/,17.3%)和其他肿瘤(n=14/,10.9%)中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迄今为止还没有在胆道肿瘤中发现(n=)(p0.,卡方检验)。相比之下,IDH1-RC的突变在胶质瘤中非常罕见(/,2.8%),但在所有其他肿瘤类型中更为普遍:骨(n=/,67.1%),白血病(n=/,16.5%)、胆道(n=/,53.8%)和其他肿瘤(n=14/,10.9%)。还有一些其它差异如下图。IDH1-RH突变胶质瘤中DNA甲基化更低
其次使用来自CATNON试验样本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数据,并比较IDH1-RH突变肿瘤(n=)与其它热点突变肿瘤(n=69)的基因图谱。结果显示,IDH1-RH突变的肿瘤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显著降低,有个探针显示β值(有忘记β值的小伙伴前边有解释哦,它代表了甲基化水平)降低0.2(p0.01)但是没有探针显示出大于0.2的增加,火山图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成人胶质瘤中,较高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更久的生存期有关。由于非RHIDH1/2突变的胶质瘤有更高的DNA甲基化水平,因此比较了不同IDH突变患者的总生存率。在CATNON随机III期临床试验中,与具有RHIDH1/2突变的患者相比,非RHIDH1/2突变肿瘤的患者的总生存率确实更高(如下图)。
下面这张热图有点意思,非RHIDH1/2突变的肿瘤聚集在该图的高甲基化端,尽管CATNON患者的临床随访有限,但死亡事件(event)的数量也更倾向于聚集在热图的去甲基化端,这表明这个探针的甲基化水平与生存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与前人研究提出的分型也有一致性。
接下来为了确定突变是否是独立于DNA甲基化亚型的预后因素,无论采用何种分型,非RHIDH1/2突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IDH1-RH突变肿瘤患者。在多变量分析中,包括了试验中与生存相关的所有已知因素(治疗、年龄、皮质类固醇使用和性别),IDH1/2突变类型也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将DNA甲基化亚类纳入该分析中时,其仍具有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IDH1/2突变类型是与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
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在TCGA胶质瘤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得到了与CATNON数据集类似的结果,在非RHIDH1/2突变的肿瘤中,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IDH1-RH突变的肿瘤,同时非RHIDH1/2突变肿瘤的患者存活时间也显著延长。
DNA甲基化通常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尤其是当甲基化的CpG位于转录起始点附近时。因此接下来分析得出在星形细胞瘤中,IDH突变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两倍,p0.01)中,大多数(/,86%)在IDH1-RH突变中上调(上图d)。这个基因的通路分析表明,IDH1-RH突变肿瘤中上调的基因参与了细胞运动、细胞死亡和存活、细胞间信号和相互作用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过程。
随后用随机II期TAVAREC临床试验中包含的1p/19q非共缺失样本进行二次验证。在甲基化水平,CATNON和TAVAREC得到的结论重叠性很大,但是在TAVAREC中,IDH1-RH和非RH-IDH1/2突变肿瘤的患者之间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试验的特定纳入标准有关:仅当肿瘤在进展期出现恶性进展迹象(MRI扫描对比增强)时才纳入患者。此外,CATNON、TCGA和TAVAREC联合生存数据的森林图显示,非RHIDH1/2突变肿瘤的估计HR为0.56,95%可信区间[0.37,0.85],相关性p=0.。
最后为了检验突变依赖的DNA甲基化差异是否仅限于1p/19q非共缺失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对(i)IDH1/2突变、1p/19q共缺失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TCGA),(ii)急性髓系白血病(TCGA)和(iii)软骨肉瘤的全基因组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尽管样本量较小,但仍然得出:与非RHIDH1/2突变肿瘤相比,IDH1-RH突变中的DNA甲基化更少。这些数据表明,在预测的D-2HG(D-2羟戊二酸,在IDH1-RH中低产生)低产生的IDH1/2突变的肿瘤中,DNA甲基化水平更低。
TCGA数据集1p/19q共缺失胶质瘤确定了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在星形细胞瘤中观察到的相似,大多数基因(/,83%)在IDH1-RH突变肿瘤中上调。此外,这两个差异分析之间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有16个基因共同鉴别出来。
由于包含1p/19q共缺失胶质瘤的样本和事件数量太少,无法在TCGA、MSK-Impact和CGGA中确定生存差异(图e,f)。
04小结与其他肿瘤相比,胶质瘤的IDH1/2突变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它们具有尤其高比例的IDH1-RH突变,并有显著临床相关性。据推测,IDH1-RH突变在D-2HG(D-2羟戊二酸)产生能力相对较差,本文研究数据与观察结果一致,即D-2HG水平较高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非RHIDH1/2突变的胶质瘤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并且与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有强相关性,这预示了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作为分层因素考虑。
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一些数据集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尤其是那些非1p/19q共缺失胶质瘤的数据集。此外,缺乏D-2HG水平数据限制了对IDH1/2突变类型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直接相关性的探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