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材料作为一种优秀的修补材料,因其组织相容性更好、抗压力强、塑性更完美等特点,在颅骨修补的临床应用中有着“突出表现”。
但除了颅骨外,在面对更加复杂的上颌骨缺损问题时,PEEK材料又要如何应对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对年9月至年11月收治的13例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上颌缺损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
表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1
患者男,24岁,医院就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见右颧、眶外侧壁及上颌部骨质明显膨隆。右眼球受压上抬移位伴眼球突出。与健侧比较,眼球突度位移为2.0mm,眼球高度位移为3.3mm,眶容积为24.11ml(正常侧为26.23ml)。咬合关系正常,牙齿无松动移位。诊断为右颧上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经术后病理确认。诊断为右颧上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经术后病理确认。
图岁男性右颧上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
A:术前患者正面像;B:术后1个月患者正面像
C:术前CT三维重建示右颧上颌部明显膨隆
D:术后1个月CT三维重建示右颧上颌部聚醚醚酮(PEEK)修复,左右对称;术后1个月CT冠状位可见右侧眶底及眶外侧骨质膨隆解除,眶容积为26.27ml,接近健侧
术后1个月复查CT,与虚拟手术计划拟合后显示PEEK置入位置误差为0.64mm。眼球受压移位也得到明显纠正,与健侧比较,患侧眼球突度位移为0.9mm,眼球高度位移为1.1mm,眶容积为26.27ml,眼球基本恢复到正常位置。右颧面部膨隆畸形明显改善,面形对称,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张口度正常(3.9cm)。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咬合关系正常,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无肿瘤复发及PEEK排异,患者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病例2
患者男,19岁,因右上颌骨骨肉医院就诊,要求改善外形。术前检查见右上颌骨缺损,右上颌部明显凹陷畸形,右眼球内陷并向下移位。与正常侧比较,眼球突度位移为1.9mm,眼球高度位移为3.2mm。口内检查见右腭部缺损,口鼻相通。与患者沟通后,制定修复方案为PEEK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右上颌骨缺损。术中应用PEEK支撑眶底及上颌窦前壁。然后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封闭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同时携带脂肪筋膜瓣覆盖于PEEK表面。术后1个月复查CT,与术前虚拟手术计划拟合后显示PEEK置入位置误差为0.81mm。眼球与健侧基本一致,眼球突度位移为0.4mm,眼球高度位移为1.32mm。右面部凹陷畸形明显改善,面形对称。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张口度正常(3.8cm),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4个月,无肿瘤复发及PEEK排异,患者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图岁男性患者右上颌骨骨肉瘤术后缺损
A:术前患者侧面像;B:术后1个月患者侧面像;
C:术前CT三维重建示右上颌骨缺损;
D:自体骨厚度图及聚醚醚酮(PEEK)设计图
结果&结论
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ml,眼球高度(0.98±0.48)mm,眼球突度(1.10±0.28)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ml、(3.83±0.81)mm、(2.53±0.67)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mm,眼球突度(0.61±0.31)mm,较术前的(2.03±1.07)mm、(2.01±0.34)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该患者因之前置入的钛网感染排异,将PEEK作为替代材料置入后依然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
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吕明明,王进兵,杨鑫,etal.个体化聚醚醚酮在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7(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