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婴幼儿湿疹
TUhjnbcbe - 2021/8/20 1:35:00

婴幼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最早可见于1—3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减小(有些在月子里就发病)。其本质是:肠道的过敏反应加之免疫力下降就表现出湿疹的病症(此话题推荐崔玉涛关于讲湿疹的专题讲座)。孩子出湿疹很正常,因为孩子的皮肤很细嫩,从母亲的肚子出生后接触外界环境,为了保护自身,抵抗外界的物质,就容易起皮疹等,这是孩子的防御系统的作用,不用过于担心。应对婴幼儿湿疹的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重视预防。

病因:婴幼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患儿往往由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牛羊肉、鸡蛋、母乳或奶粉里的某种物质等致敏因素,使体内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婴幼儿湿疹的高度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此外,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奶液经常刺激,也是常见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过高营养,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有些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湿疹。有些婴儿有遗传过敏素质(异位性素质),家族中也有异位性皮炎、鱼鳞病、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儿对食物过敏,血中IgE数值增高,嗜酸细胞增高。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损害逐渐限局于四肢屈侧处(肘窝、腘窝),往往剧烈抓痒、反复不愈,直至儿童期甚至延续到成人期。(注意不是只有婴幼儿才有湿疹,大龄儿童、成年都会有湿疹,本文介绍的是婴幼儿湿疹)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外用药物以及皮肤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湿疹或加重其病情。急性期同接触性皮炎。慢性期时表皮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乳头层增厚,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细胞浸润。(区别于痱子最明显的是:触感,抚摸时痱子有凸出的刺头,湿疹没有)

临床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眉间、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有些红屁屁也属于湿疹)。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患儿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常到处瘙痒。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临床上可按发病过程分为三期:

1.急性期起病急,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色渗液或覆以*白色浆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渐向四周蔓延,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也称卫星疹。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间擦部位如腋下、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烂。如护理不当常有继发感染可泛发全身。此期病儿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

2.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的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肤以小丘疹为主,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此时痒感稍减轻,可持续时间很长。可由急性期演变或治疗不当而来。

3.慢性期反复发作,皮疹为色素沉着,皮肤变粗稍厚,极少数可发生苔癣样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窝处较多。(我带的第二个宝宝的姐姐,一个八岁的女孩子左膝盖后面窝窝里一块巴掌大的湿疹患处)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则发生皲裂而疼痛。如果治疗不当,或在一定诱因下,随时可以急性复发,自觉剧烈搔痒。

又可按皮肤损害分为三型:(这是目前婴幼儿湿疹诊疗时用的比较多的分类方法)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前看过一则报道说湿疹的最佳治疗就是大量涂抹宝宝护肤霜,针对的就是此种)

以上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湿疹,三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迭。由于病因复杂难以确定而反复发作。剧烈地抓痒可继发局部及淋巴结感染,极个别病例可发生全身感染、败血症、*血症,出现高热、腹泻。

以下是病例图:在大家对比图例时一定要放大看细节

婴幼儿湿疹的预防和处理

1.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致敏物。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参阅营养篇专节)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单给蛋*,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母乳喂养者,妈妈应该加强忌口,至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没有绝对。排查原则是:一、与宝宝血缘相关的人容易过敏的食物。二、蛋白类等某些大分子物质。三、表皮有毛绒的食物及热带食物。四、一般当地当季最常食用的食物或者孕期食用较频繁的食物是没问题的。

(1)无论喂母奶还是牛奶,都要定时定量。

(2)要注意保持小儿大便通畅。

(3)湿疹部位勿用肥皂洗擦,可用菜油、香油、蛋*油揩擦。干的或流水的湿疹都可用红茶叶泡水洗。(切记不能用生油,热好再放凉使用,患处不能过多的擦洗,有些人觉得脏兮兮的忍不住总去擦洗,导致好不容易长的保护膜一次次被破坏总也好不了。)

(4)患处是屁屁时可用以氧化锌膏,含量低于40%的是预防使用,高于40%的是治疗使用。一定要先擦洗好患处再涂抹上薄薄的一层。红霉素眼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某些益生菌(如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等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对AR、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3、在自己护理2天没有好转迹象时一定要送医,药物在医嘱下使用。不能听信旁人推荐擅自用药。

湿疹与菌群感染的区别:根据发病年龄、皮疹的多形性表现,显著搔痒和反复发作,不难诊断。耳后、腹股沟、肛周、颈颏部的急性期湿疹应与擦烂鉴别。后者多发生在肥胖婴儿,夏季或流涎、腹泻小儿,不注意局部皮肤清洁者。有时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此病有接触史皮肤损害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

尿布区域或肛周、腋下等处发生湿疹时,须与尿布皮炎及念珠菌感染相鉴别。前者位于尿布区域会阴、股内侧,境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或少许丘疱疹。勤洗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清洁干躁即可治愈。念珠菌感染则为淡红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边缘隆起,境界清楚,外围散在小斑片,边缘可有少量鳞屑。很容易查到真菌,同时往往常合并鹅口疮、口角炎等。(我儿子就属于这样的杂症,持续了一个半月才好,一家人天天操心,宝宝遭了不少罪)。

以下都是区别于湿疹的图片

那么,为什么民间又有很多人管湿疹叫胎*呢?

中医称为“湿*疮”或“湿气疮”。所谓“*”,是指一些热*,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婴幼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