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类
急性骨髓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等。
亚急性骨髓炎不再出现全身中*症状,病程超过10天,逐渐向慢性骨髓炎转变。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愈合不佳转变而来,发病时间较长,迁延不愈,一般按照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髓内型、浅表型、局限型及弥散型。
病因
骨髓炎是异种感染性疾病,多通过血液、创伤、临近部位感染,传播至特定骨组织内生长导致骨破坏,进而引起全身中*症状。本病好发于近期有外伤手术史患者、循环障碍者、自身免疫力较低者,可由自身免疫力下降、骨相关外伤诱发。
主要病因
血源性传播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导致骨髓炎。
创伤后感染多出现在骨折后,致病菌从体表伤口进入骨组织导致骨髓炎。
临近感染灶蔓延常通过临近软组织的感染蔓延至骨导致骨髓炎,其中最典型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导致足部骨髓炎。
其他若闭合性骨折处置不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坏死、钢板与骨质外露感染,也可导致骨髓炎。
流行病学
本病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但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好发人群
近期有外伤手术史患者有外伤或手术患者,更容易使得外界病原体进入体内,通过直接感染骨或者血源性感染致病。
循环障碍者血液循环障碍时,易导致免疫细胞工作障碍,降低机体本身的抗炎反应,加大致病菌发作几率。
自身免疫力较低者如化疗治疗中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抵抗外界病原体能力减弱,从而增大发病风险。
诱发因素
自身免疫力下降自身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使骨髓炎的风险增加。
骨相关外伤近期有过骨外伤的患者,致病菌从外伤入口处进入骨内导致感染风险增大。
症状
骨髓炎急性期表现为疼痛感、有触痛,受感染骨头周围出现肿胀,受感染的臂部或者腿部活动次数减少,发热以及疲倦等症状也十分常见。如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表现为持续性骨痛。
典型症状
感染主要局限于骨折手术处,常伴有软组织缺损、钢板与骨质外露、贴骨瘢痕、窦道瘘管、骨不连、骨缺损,病变周而复始迁延不愈。
窦道瘘口闭塞或因疲劳受累、感冒或其他病害而诱致炎症急性发作,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全身发热,血象出现白细胞升高外,部分患者则长期带伤病扶拐坚持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慢性骨髓炎又具有隐匿低*性的另一特点,也是患者与医者容易忽略的原因之一。
其他症状
常伴有四肢无力以及食欲、睡眠不佳等症状,若患者为婴幼儿则会出现烦躁易怒,严重会出现嗜睡等。
并发症
骨骼坏死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伴有局部区域疼痛,若出现在重要骨部结构上会出现活动受限、跛行,需要立刻行手术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局部有红、肿、热、痛及明显的压痛,伴或不伴有发热,关节液增加有波动,若为重要关节如膝关节则出现关节囊松弛等。
就医
发生骨创伤等人群,出现高热、寒战并伴有局部骨痛、红肿时,高度怀疑骨髓炎时,需要立即到骨科就诊,通过做血常规及感染指标、X线检查等确诊。本病需要与骨肉瘤、Ewing肉瘤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出现迁延或进行性加重的局部骨组织红肿、疼痛、流脓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高热、寒战,同时合并局部区域红、肿、热、痛,高度怀疑骨髓炎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本病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近期是否有外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肿胀、骨痛、行动不便、跛行等)
症状出现有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急性骨髓炎时白细胞升高明显、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骨髓炎计数往往不高,但血沉可见加快。
血培养及药敏可培养出致病菌菌种,同时药敏反应结果往往可以指导抗生素用药。
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培养从病变组织中提取并培养出致病菌可立即确诊。
影像学检查X片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后可见明显的虫蚀样骨质改变,严重时可见游离死骨。
CT检查及MRI检查可见骨髓腔内病变,周围软组织病变及新骨形成,是评判骨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由于病变部位血管扩张和增多,应用99mTc检查,早期浓聚在干骺端,发病48小时可有阳性结果。但不能定性。
诊断标准
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如高热、感染部位疼痛、红肿,培养出致病菌后明确诊断。
症状起病急骤,全身不适,有寒战、高热,患肢有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儿童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重者可发生昏迷及感染性休克。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发红、肿胀,患处有局限性深压痛。
辅助检查常规进行详尽的病史询问采集,全身与肢体局部的细致体格检查,系统合理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20岁,常见于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发病时局部疼痛明显,多在活动后加剧,疼痛部位偶能触及肿块。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Ewing肉瘤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治疗
骨髓炎需要早治疗,以免向慢性骨髓炎迁延导致病情复杂。一般为药物抗感染,合并手术治疗,多为短期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骨髓炎多为短期治疗,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延缓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
抗生素类药物一般会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同时行药敏检测,通过药敏结果改用万古霉素、头孢哌酮、阿莫西林或克林霉素等多种敏感抗生素。但抗生素主要是抵抗病灶感染,若要彻底根除病灶还需要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钻孔引流术或开创减压术急性骨髓炎有局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引流脓液,即在疼痛最明显的地方钻孔或做总行切口,根据内部脓液情况放置引流。
死骨切除术或刮除术慢性骨髓炎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彻底清除坏死的骨组织,随后应用石膏固定至伤口愈合。
开放植骨术慢性骨髓炎伴有周围组织损伤时采用。彻底清除死骨及坏死骨组织及不健康的骨质后,充分引流,根据病情填充带皮的肌肉组织或自身的松质骨,以有效抗低于感染和重建血液循环。
病段截除术或截肢术对于小部分不影响正常中能的病骨可行局部切除,有利于愈合;对于部分难以愈合的病变区域,为防止癌变可行截肢术。
预后
急性骨髓炎经过积极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可恢复正常,不影响自然寿命,患者可能出现死骨形成、肢体变形、局部皮肤癌的后遗症。患者需要在治疗后,第1~3个月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大部分骨髓炎患者可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会影响正常寿命。
后遗症
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导致骨反复炎症反应后造成骨头坏死,出现局部区域骨功能丧失,常伴有剧烈疼痛。
肢体变形骨坏死后导致区域内骨急性,当在重要运动骨上时,将导致肢体畸形而丧失运动能力。
局部皮肤癌长期慢性骨髓炎可在周围皮肤发生表皮形状改变,出现皮肤皱褶异常、增厚,诱发鳞状细胞癌。
复诊
症状改善后,需要1~3医院复诊,若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则需要立即复诊,以防术后复发。
饮食
饮食调理
骨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此外,需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护理
骨髓炎患者日常要注意适度运动以及针对皮肤破溃、积脓时,注意排脓、消*伤口,同时定期监测症状变化,针对出现紧张、焦虑的患者可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外伤,引起骨髓炎。
日常护理
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机体增强免疫力,但需要避免会产生外伤甚至骨折的运动。
出现皮肤破溃、积脓时,应正确排脓、消*伤口,以免向体内感染。
高热的病人降温,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为减轻疼痛、防止肢体挛缩畸形和病理骨折脱位,局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未制动部位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和扭曲。详细记录引流液性质及引流液量。伤口及时换药。
病情监测
需要注意病变部位疼痛的变化、是否出现疼痛加剧、破溃、流脓等异常,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就诊。
心理护理
尽可能告知患者病情发展及接下来可能的演变过程,以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放平心态,有注意瘙痒症状缓解。
特殊注意事项
有糖尿病足的患者,需要改穿宽松的鞋子,避免皮肤破损,否则更易造成细菌入侵,引起骨髓炎。
预防
骨髓炎可通过预防感染性疾病,避免外伤感染以及对有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防止感染的方式进行预防。
早期筛查
骨髓炎早期发病表现明显,但无特异性,也没有很好的辅助检查来进行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预防发生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血源感染而导致骨髓炎。
积极预防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此类因素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
骨折后应积极治疗,预防发生感染。开放性骨折应特别注意首先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
联系-(医生办公室);
-(护士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