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ASCO会议已于6月8日圆满落下帷幕,小编特意为大家总结了本次会议上阿帕替尼在治疗骨肉瘤、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快来围观!
复发性或难治性骨肉瘤1
既往研究表明,阿帕替尼或一线化疗治疗难治性骨肉瘤均可获得客观缓解,但疗效持续时间不长,骨骼肌转移的疾病控制情况差于肺部转移。OLIE研究显示,在阿帕替尼基础上添加异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IE)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医院医院联合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对比了阿帕替尼联合IE和单纯IE化疗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骨肉瘤患者的疗效。研究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33例患者接受阿帕替尼联合IE,46例患者接受IE单独化疗。两组患者的肿瘤负荷和一般状态在基线时存在明显差异,基线时,接受阿帕替尼联合IE治疗的患者中有16例(48.5%)同时存在肺和骨骼肌转移,接受IE化疗的患者中仅有39例(84.4%)存在肺部病变。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阿帕替尼联合IE治疗组中16例(48.5%)患者病灶全部切除,IE单一化疗组中有23例(50.0%)患者病灶全部切除,这可能与肿瘤临床降期相关。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IQR,16.1-38.3)。阿帕替尼联合IE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63.6%(21例),IE化疗组为28.3%(13例)。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分别为11.4个月和11.2个月。可能由于肿瘤分期和肿瘤负荷状态不同,联合组的中位OS为19.8个月,显著低于IE治疗组的30.4个月(P=0.)。
研究提示,对于经过MAP/I一线化疗、阿帕替尼单药或IE化疗治疗失败的出现多发转移的复发或难治性骨肉瘤患者,使用阿帕替尼联合IE治疗仍可延缓疾病进展,带来临床获益。这种联合治疗方案需要在前瞻性试验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
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2
前期研究发现PD-1抑制剂单药治疗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的效果不佳,阿帕替尼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医院郭*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探索性临床研究,评估了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初治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共纳入30例不可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mg静脉注射,每2周一次),联合阿帕替尼(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RECIST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安全性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显示,可评估的27例患者中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4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63%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2.2%和77.8%。中位随访时间为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0个月(95%CI,3.68-10.19),1年持续缓解率为83.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单因素分析显示高LDH水平与PFS呈负相关。基线肿瘤活检的全外显子组数据显示高拷贝数变异(CNV)和高突变负荷(TMB)与疗效呈正相关。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联合治疗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性和疑似非预期的不良事件。
研究者认为,在初治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患者中,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是可耐受的,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PFS改善,生存情况仍在随访中。
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3
对于局部晚期口腔鳞癌(LAOSCC)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达到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可转化为生存获益的改善。但采用chemo-free的联合诱导治疗,如PD-1抑制剂联合VEGFR抑制剂,尚未在LAOSCC患者中进行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钟来平教授团队开展了的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评估PD-1抑制剂和VEGFR抑制剂联合诱导治疗模式在临床III期和IVA期LAOSCC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注射(PD-1抑制剂,mg,d1,d15,d29)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VEGFR抑制剂,mg/天,d1至手术前5天)治疗3个周期。d42-d45行根治术,术后1.5个月内根据临床和病理分期进行放疗。
主要评估终点是MPR和安全性。根据HE染色中残留存活肿瘤百分比评估原发性肿瘤,MPR定义为存活肿瘤≤10%。从年4月至12月,共纳入21例患者,1例退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诱导治疗局晚期口腔鳞癌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3-4级*性或诱导治疗相关的严重AEs。MPR率为40%(8/20),其中5%(1/20)获得pCR。放临床缓解包括3例PR、10例SD、5例PD和2例NA。病理学缓解与临床缓解之间相关性较弱。19例患者评估了PD-L1在组织中表达的联合阳性评分(CPS),CPS≥20的4例患者全部获得MPR,11例1≤CPS<20的患者中3例获得MPR,4例CPS<1的患者中1例获得MPR。研究提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chemo-free诱导治疗方案用于LAOSCC患者安全、耐受性良好,且MPR率远高于传统的诱导化疗方案。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腺样囊性癌4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腺样囊性癌(R/MACCHN)尚无标准治疗。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伴随的*性可能阻碍持续用药。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放疗科朱国培主任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开放、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R/MACC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因*性退出的患者。患者接受ATRA(口服,20mg,2次/d)联合阿帕替尼(口服,mg,1次/d)治疗。主要终点为ORR。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3例(19%)达到部分缓解(PR),13例(81%)达到疾病稳定(SD),ORR为19%,疾病控制率为%。在SD患者中,12例(75%)显示肿瘤缩小(3%-28%),1例(6%)显示肿瘤轻微增大(2%)。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和80%。因此,ATRA联合低剂量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可能是R/MACCHN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包括那些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对其他治疗不耐受的晚期ACCHN患者。
阿帕替尼在骨肉瘤、黑色素瘤和头颈部肿瘤方向都获得显著成绩,相信在后续试验中能够取得令更多患者受益的结果。
参考文献:
1.LuXie,WeiGuo,JieXu,etal.Apatinibplusifosfamideandetoposide(IE)versusIEchemotherapyaloneforrelapsedorrefractoryosteo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