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肿瘤在小儿肿瘤疾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小儿骨科中的难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活跃阶段,而一些骨科病变正是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骨骺,儿童也多见发生肢体关节的损伤,从而出现各种病理性的骨折,而且小儿骨肿瘤的治疗涉及复发和骨缺损重建的问题。因此,对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预防、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骨肿瘤在小儿肿瘤疾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小儿骨科中的难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活跃阶段,而一些骨科病变正是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骨骺,儿童也多见发生肢体关节的损伤,从而出现各种病理性的骨折,而且小儿骨肿瘤的治疗涉及复发和骨缺损重建的问题。
因此,对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预防、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来源:RF
1.小儿骨肿瘤发病特点小儿骨肿瘤的发病年龄呈双峰状,约11岁时为第一个高峰,15~16岁为第二个高峰,可能与骨的生长发育有关。发病部位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发病部位与成人骨肿瘤相似,骨样骨瘤见于骨干皮质,以股骨和胫骨最多,偶见于肋骨、骼骨、骸骨、跄骨或指骨。良性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的椎板、椎弓根、手、足和长管状骨。股骨和胫骨较常见。
骨软骨瘤,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软骨化骨的部位均可发生,其次为胫骨上端,桡骨和胫骨下端以及腓骨的两端。病变位于干髓端,随生长发育逐渐远离器板。软骨母细胞瘤好发长骨骺端,肱骨近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骨筋。骨肉瘤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偶见于骨干。最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次为股骨和肤骨上端,很少见于腓骨,骨盆和椎体。尤文肉瘤好发部位是髂骨、股骨、肱骨、腓骨和胫骨。侵犯长管状骨时,多发生于骨干。发生在肋骨、肩胛骨、锁骨和椎体的罕见。幼儿胫骨干病变常与神经纤维瘤有关,因此,发病部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2.诊断思路诊断骨肿瘤最基本有效方法是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致范围,并提供骨质破坏特点,有无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钙化情况等X线征。多数病例通过平片可了解肿瘤的良恶性和类型。CT可显示肿瘤的准确部位和范围,肿瘤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并可显示有否皮质穿破、软组织受累以及病灶内的骨质破坏特征。
因此,CT特别适用于:
1)脊柱、骨盆等不规则骨肿瘤;
2)恶性骨肿瘤欲采取保肢治疗;
3)普通平片无法做出判断是的进一步检查。病理诊断是对恶性骨肿瘤诊断的关键检查。穿刺活检是一项提供病理诊断的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对疑恶性骨肿瘤患儿作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尤其在进行破坏性大的手术和化疗前,一定要有明显的病理诊断。
部分定位困难病例可在X线透视下定位,只有少数需在CT引导下穿刺。CT引导下穿刺具有准确、安全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脊柱骨盆肿瘤。对于穿刺阴性而临床和X线提示恶性的病例,应予切开活检。由于骨肿瘤放射学和病理学诊断的复杂性,对于骨肿瘤疑难病例的诊断,需要临床、放射和病理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这样才能减少误诊和漏诊。3.骨肿瘤的治疗小儿骨肿瘤的治疗应依据骨肿瘤的外科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手术方式分为截肢术与保肢术,保肢治疗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
①年龄16岁以上;
②肿瘤局限在骨内或仅累及小部分软组织;
③术前化疗前提下,可以作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一般恶性骨肿瘤不宜采用保肢术,主要与手术彻底性、生存期、肢体等长以及儿童的活动等因素有关,但在化疗是提高骨肉瘤疗效的关键。尤文肉瘤由于广泛累及软组织,保肢治疗预后不佳。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以手术为主,采用病灶内的刮除治疗,存在复发的危险。
骨样骨瘤手术应当切除瘤巢及周围增生硬化的骨质至正常骨组织。软骨母细胞瘤和神经纤维瘤刮除不彻底也是易复发。在术中应以合适型号的刮匙多角度刮除,充分暴露整个瘤腔,对死角、凹陷、骨嵴等部位应特别注意刮除,以双氧水、无菌水反复加压冲洗,可用电刀烧灼瘤腔壁。小儿植骨常有骨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主要用近亲骨移植,不良反应少,植骨成活率好。4.总结由于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小儿骨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当临床X线片怀疑骨肿瘤时,应及时进行进一步骨肿瘤的放射和病理诊断及活检技术等,以免延误诊断或采取不当治疗。所以对于首诊的儿科医生,应争取早期发现,减少误诊,尽早治疗。参考文献1.廖威明等.小儿骨肿瘤64例临床分析[J].癌症.16(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