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有一份五月晨间提问答案待领取
TUhjnbcbe - 2021/6/9 18:25:00

第一周

一、血生化正常值(5.6)

1.血糖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二氧化碳结合力24-32mmol/L

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碱中*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2.8-8.2mmol/L

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44-μ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5.尿酸-μmol/L

临床意义:数值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谷丙转氨酶(ALT)8-40U/L

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7.谷草转氨酶(AST)5-40U/L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

8.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8-53U/L

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9.肌酸磷酸激酶(CK)25-U/L

临床意义:骨胳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塞时显著升高。

10.乳酸脱氢酶(LDH)-U/L

临床意义:心、肝、肺等组织急性损害时明显增高。

11.碱性磷酸酶(AKP)42-U/L

临床意义:阻塞性*疸、肝炎、肝硬化、肺癌、骨肉瘤、肿瘤骨转移等明显升高。

12.胆碱酯酶(CHE)4.2-12.6ku/L

临床意义:有机磷中*,严重而广泛的肝实质性损害时减低。

13.淀粉酶(AMS)0-U/L

临床意义:诊断胰腺炎、胰腺癌的主要指标之一。流行性腮腺炎、胰腺附近的胃穿孔也常增高。

14.总胆固醇2.9-6.0mmol/L甘油三脂2.9-6.0mmol/L

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脂代谢情况,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甲状腺机能减退等诊断有意义。

15.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5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16.血清总胆红素5.5--19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7—6.8μ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疸类型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中*时升高。

二、血气分析正常值(5.6)

第二周

三、胰岛素的注射部位,血糖仪的质控时机(5.11)

1.胰岛素注射部位:

腹部:耻骨联合以上1cm,最低位肋骨以下1cm

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胁腹部

大腿: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

臀部:双侧上臀部后外侧

上臂:上臂后侧的中1/3

2.血糖仪质控时机:

每日首次进行血糖监测前

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

每次使用新一瓶试纸时

怀疑血糖仪或试纸出现问题时

血糖仪摔跌后

更换电池后

四、低血糖处理流程(5.11)

低血糖是指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2.8mmol/L。

一旦明确出现低血糖,应给予15克、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最佳。其次可以给予4-6块水果硬糖、2-3汤匙蜂蜜、ml果汁。然后15分钟后复测血糖。如果血糖仍低于3.9mmol/L,再给予上述食物一份。低血糖经处理后如血糖大于3.9mmol/L,但距离下次进餐时间在1小时以上,应继续给予含15克淀粉或蛋白质的食物一份,防止再次出现低血糖。

五、常见耐药菌的种类、处理措施(5.13)

金*—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

铜绿—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

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VRE)

鲍曼—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

艰难—艰难梭菌

六、停氧应急预案(5.13)

1、病区内常备氧气筒、氧气枕,处于备用状态。

2、通知停氧后,立即做好停氧准备,备好氧气筒、氧气枕等,如有抢救患者应立即通知医务处、护理部。夜间、节假日期间通知行*值班室()。

3、突然停氧后要维持抢救工作和正常工作状态,立即启用备用氧气筒、氧气枕或开启供氧局域网(先关闭本病区氧气管道总开关,将应急氧气筒上的专用接头插入任一氧气表接口,打开氧气筒开关,即可使用。

4、立即通知中心供氧站()及时查找原因,尽快维修:供氧站安排人员为急诊科手术室、监护室等重点科室送氧气瓶或协助维护,保证患者用氧。

5、当班护士要沉着冷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师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及安抚工作。

6、氧气故障解除恢复供氧后,备用氧气筒、氧气枕检修充氧,放在指定位置备用。

第三周

七、吸痰术操作并发症(5.18)

1.低氧血症

2.呼吸道黏膜损伤

3.感染

4.心律失常

5.阻塞性肺不张

6.气道痉挛

八、十大安全管理目标(5.18)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提升管路安全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九、特级护理病情依据(5.20)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测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十、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5.20)

1、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护理安全,保持躯体舒适;

2、帮助心理调适,保持平衡;

3、取得病人家庭、社会系统的整体协调支持;

4、用最适切的护理获得病家较高的满意度

5、是整体护理内涵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第四周

十一、输血安全管理制度(5.25)

1、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办法及输血查对制度。

2、取回的血液应在4小时内输完;冷沉淀和血小板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输完。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输注,病区不得自行贮存,应将血制品交回输血科代为贮存。

3、输血前后及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之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路。

4、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前15分钟应缓慢,一般情况下每分钟不超过20滴,15分钟后如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速度。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根据病情和医嘱调整输注速度;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左心功能障碍者速度宜慢,每分钟1~2ml。

5、输血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尤其是婴幼儿、全麻、应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患者,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原因。

6、输血完毕,应将血型检验报告单、输血记录单和输血治疗同意书等放入病历做永久性保存。输完的血袋及时与物业交接,送回输血科,以备必要时检验。

7、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输血前30分钟内体温、输血开始时间、血型、血量、输血滴速、结束时间、输血过程中有无输血反应等。

8、输血注意事项:

(1)根据医嘱执行单采集血标本,每次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免发生差错。禁止在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液标本。

(2)如用库血,必须认真检查库血质量。正常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血浆呈淡*色,下层血细胞呈暗红色,两者之间界限清楚,无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溶血,不能使用。

(3)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它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等,以防血液变质。严禁同一通路同时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及其他液体。

(4)不能用输液泵或注射泵输血。

9、常见的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大量输血后反应(5)其它

10、严格执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十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5.25)

1)患者输血时,责任护士每15分钟巡视一次,询问患者主诉,如出现寒战、高热、腰痛等输血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2)及时通知医生到场。

3)护士为患者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

4)遵医嘱给药抢救。

5)备好急救车等物品。

6)连同输血器等剩余的血制品、血袋(保持无菌状态)送血库检查。

十三、压力性损伤评估报告工作流程(5.27)

十四、胸外心脏按压并发症:

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损伤,胃、肝、脾破裂,栓塞

口腔护理并发症:

窒息,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吸入性肺炎,口腔感染

注:具体提问内容按当日实际情况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有一份五月晨间提问答案待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