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MTB第二期安罗替尼联合特
TUhjnbcbe - 2021/6/8 15:48:00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年4月27日,至本医疗科技、医院携手MOREHealth爱医传医院肿瘤科共同举办的年第2期至本国际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在线会诊(MolecularTumorBoard,简称MTB)圆满召开。

本期会医院肉瘤研究项目主任EdwinChoy教授参与讨论,医院肿瘤科张海波教授担任主持、李勇教授担任病例讲者。共同参与讨论的国内医院骨肿瘤科张余教授、医院李钧教授、医院田蓝天教授、医院蒋春灵教授、新疆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江仁兵医院王凯教授等。

本期MTB精选了一例TMB-H(肿瘤突变负荷高)的肉瘤患者,EdwinChoy教授非常细致地分享了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心得,并与中方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问答,直播一再延时,学术思想的火花精彩纷呈。EdwinChoy教授肯定了中方专家治疗方案所取得PR效果,中方专家则从EdwinChoy教授学医院宝贵的肉瘤临床诊疗经验。

专家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下面请跟随小至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TMB-H的肉瘤患者的后续治疗探讨

医院肿瘤科

李勇教授

病例介绍

26岁,女性,主诉右肩疼痛。年8月20日诊断为“(右大腿外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伴全身多发骨转移、多发肝转移、淋巴结转移”。

年8月21日取样大腿外侧穿刺组织送检至本医疗行元溯大panel检测,结果检出ASPSCR1exon7-TFE3exon6融合。

年9月2日,根据CSCO指南一线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12mgqdd1-14q3w。同时针对多处骨转移病灶,从年10月23日开始定期行“唑来膦酸”治疗。

年2月21日,复查CT,疗效评估为病情稳定(SD)。

年5月11日,复查CT,肌内结节增大,肺转移灶增大增多,肝转移灶增大,骨转移灶增大,疾病进展(PD)。

根据发表在EurJCancer杂志的研究提示,特瑞普利单抗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I期临床试验结果:ORR为25.0%(3/12),DCR为91.7%(11/12),mPFS为11.1个月,mOS为34.7个月。患者行至本基因检测,结果为TMB-H。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从年5月14日,开始改为“安罗替尼12mgqdd1-14q3w联合特瑞普利单抗mgivdd1q3w”方案治疗。同时针对多处骨转移病灶,继续定期行“唑来膦酸”治疗。治疗期间偶有右侧臀部、腹股沟疼痛、双膝酸痛,胸椎、腰椎、骨盆多处压痛,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加巴喷丁+赛来昔布止痛治疗。

年11月12日,复查胸腹CT,右肺转移灶基本消失、肝转移灶缩小、骶骨转移灶缩小,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

年3月7日,复查胸腹CT,比较上次提示病情稳定(SD)。

年7月9日,因患者骨转移灶缓慢增大,改用“地舒单抗mghq4w”护骨治疗。

年3月,患者自感疼痛加重。

年4月,PET/CT检查,右侧大腿中下部前群肌内肿块,代谢增高,考虑肿瘤复发。胰腺体部新发高代谢灶,考虑胰腺转移。全身多处骨多发溶骨性骨转移灶,部分代谢增高,部分代谢消失。肝转移灶受抑制。患者自感全身多处骨和软组织疼痛加剧。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

至本基因报告结果

变异基因:ASPSCR1exon7-TFE3exon6融合。曾被称作RCC17-TFE39、ASPL-TFE,多发生在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和TFE3易位型肾细胞癌(tRCC)中,是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携带的特征性融合。该融合蛋白高表达,激活了MET、p21等靶基因,并导致ERK、PI3K等信号通路激活。含有该融合形式的细胞系的组学研究显示,除了MET基因外,另有11个基因受ASPSCR1-TFE3融合蛋白的直接调控,并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肿瘤突变负荷:13.1Muts/Mb(TMB-H)。

微卫星状态:稳定(MSS)。

PD-L1(28-8):阴性。

专家观点

EdwinChoy教授:

1、晚期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容易出现脑转移,建议患者进行脑部MRI,排除是否发生脑转移。目前患者已有全身多处转移,基本难以治愈,后线治疗的同时要保障患者的疼痛控制和生活质量,减少联合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应以姑息治疗为主,不要过于激进。

2、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生物学特点生长缓慢,包括转移灶也是,大约半年到一年时间才会长到影像学可测量的变化。因此,即使发现骨转移灶缓慢增长,也不建议立即更换方案。对于新发现的胰腺转移灶继续增大可能引起胰腺炎等症状,建议密切复查,考虑针对胰腺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或其他局部治疗。

3、目前出现进展继续免疫治疗的意义不大,地舒单抗或者唑来膦酸对于骨转移灶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建议停用PD-1和护骨药物,维持抗血管生成TKI药物单药治疗(后线治疗可以考虑换用舒尼替尼或培唑帕尼),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稳定病情。

4、如果后续发现脑部有转移,建议优先处理控制住脑转移病灶,然后对全身进行治疗。可以考虑全脑放疗(WBRT)或者定向放疗(SRS)。

中美专家热点讨论1

医院骨肿瘤科张余教授:对于原发多中心的骨肉瘤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EdwinChoy教授:原发多中心骨肉瘤比较罕见,目前是按照转移性骨肉瘤来治疗,包括甲氨蝶呤、铂类和阿霉素类多药化疗。

中美专家热点讨论2

医院肿瘤内科张海波教授:对于肉瘤,TMB-H应当作为免疫治疗的预测因子还是预后因子?

EdwinChoy教授:临床实践中,TMB、MSI和PD-L1都是患者是否选用免疫治疗的参考标志物。该案例中,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TMB为13.1Muts/Mb(TMB-H),且经安罗替尼联合PD-1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R)。那么,TMB-H起到了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作用,但是预后的提示作用有限。

中美专家热点讨论3

新疆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江仁兵教授:在肉瘤治疗中,对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先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另外,该患者目前出现疾病进展,是否有必要再次活检、重新做NGS检测?

EdwinChoy教授:在美国,一线用舒尼替尼的证据更充分,二线用培唑帕尼。当疾病出现明显进展的时候可以考虑换药。

NGS检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对于该患者,因为有明确的ASPSCR1-TFE3融合驱动基因,再次活检发现新的可用药靶点的可能性比较小。

中美专家热点讨论4

医院肿瘤内科王凯教授:如果确认患者出现的胰腺转移是孤立转移灶,是否可以在局部放疗的同时维持免疫治疗,利用免疫与放疗的远隔效应增强疗效?另外,现在停用PD-1治疗是否为时尚早,在美国是否有其他检测方法来判定,比如检测T细胞亚群?

EdwinChoy教授:放疗的远隔效应(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在热肿瘤(黑色素瘤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报道比较多,肉瘤领域的案例非常有限,因此不建议该患者通过局部放疗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继续使用PD-1有效的可能性不大。

PD-1的耐药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PD-L1表达丢失、细胞外核酸代谢等。该患者已经用PD-1近两年,也是出现耐药的时间点,此时停药不算早。至于T细胞亚群分析,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可以用做科研探索。

病例总结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AP)是一种罕见、来源不明的恶性软组织肉瘤。该患者在首次行安罗替尼治疗后取得了SD疗效,进展后联用PD-1,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半年PR和近两年SD的疗效;骨转移则一直使用唑来膦酸治疗。

目前患者再次出现疾病进展,自述全身多处骨和软组织疼痛加剧。鉴于肿瘤及转移灶生长缓慢,中美专家建议停用PD-1和唑来膦酸,维持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后线可考虑换用舒尼替尼。由于患者已经发生全身性、多器官组织转移,后续治疗要兼顾控制全身多发转移灶(可采用局部定向放疗)和控制疼痛,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多采用姑息治疗。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NGS对肉瘤特征性融合靶点的指导获益,并对晚期患者转移病灶的进一步诊断及精准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因检测可辅助个体化临床诊疗,但最终需要由医生确定。

现场精彩连线

医院团队

新疆医院骨与软组织科团队

医院田蓝天教授

医院蒋春灵教授

我们诚挚地邀您加入OrigiMedMolecularTumorBoard!

与国际知名专家共同分享最全面、最先进的诊疗建议和方案,共克疑难!

了解更多MTB活动和专家信息,请扫码添加医生助理小至!

如果您在临床上有碰到复杂疑难病例或难以确定治疗方案,想与国外专家共同讨论,欢迎报名参加病例征集活动。

详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MTB第二期安罗替尼联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