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3本编辑部荐书陪你过长假CBNwee
TUhjnbcbe - 2021/4/29 19:08:00

Hi,又到小长假了。按照惯例,我们编辑部的编辑记者们又从最近阅读的书籍中整理了一批书单,希望你们能从中遇见心仪的书籍。这个长假,让我们放下手机,尽情阅读,好好地放松吧!

01《摩登时代:

从年代到年代的世界》

作者:[英]保罗·约翰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理由:不同于其他现代史的叙事,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为现代社会的开端。科学进步引发的后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旧有世界观的坍塌,并撬动个人意识的觉醒,最终重置了经济、*治领域的权力分配。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极端震荡的时段。保罗·约翰逊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大规模工业操作方式、资本这些元素是如何通过战争勾连相嵌的,并指出我们今天的世界正是经过了个人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双重泥潭而艰难建起的。(推荐人CBN赵嘉)

02《七堂极简物理课》

作者:[意]卡洛·罗韦利

出版社:博集天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本难得的读来轻松有趣的科普小册子。从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构造、空间的颗粒到时间的秘密,卡洛·罗韦利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为我们描述了现代物理学几个重要的进展。在科技发展速度超出人们经验的今天,最基础的理论确实应该率先进入人们的认知范畴。令人称道的还包括作者简笔画式的写作方式,他还擅长从人们熟知的领域引入陌生的理论。最妙的是合上它的瞬间,我对周遭世界的感受彻底不同了。(推荐人CBN赵嘉)

03《乌托邦年代:-》

作者:[法]让·克劳德·卡里耶尔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今年距离年50年了。这一年之所以让人追怀,不仅因为发生在欧洲的五月风暴,还包括发生在美国的马丁·路德金遇刺,以及罗伯特·肯尼迪遇害,在宏大的叙述中,这是撞击世界的一年。但这本书的作者,法国电影人让·克劳德·卡里耶尔仅从个人视角出发,写出了纽约,巴黎,布拉格这几座城市的年轻人所经历的。这个重要的年份由此变成一份短暂的集体经验,其间混杂了年轻人的迷茫,对规则的漠视,对消费主义和权威的抵抗。它是战后世界的终点,也是现代商业社会的起点。(推荐人CBN赵嘉)

04《邻人之妻》

作者:[美]盖伊·特立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年代美国性解放史。我个人不把它叫简史,因为它看起来已如此详尽。特立斯一直是个努力、坚持、严谨的作家,他以自己极其专业的新闻人素养,慎重挑选写作对象,并不放过任何与其有关的人物和历史背景。而借助这本精彩、聪明的书,我们也得以反观当下中国的性解放、平权以及婚恋观变革等诸多问题。(推荐人CBN张云亭)

05《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作者:[美]维克多·帕帕奈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早在年代就完成了这一著作,并明确了设计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即设计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有趣的是,由于设计在中国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只具有商业附加值,因此,它也很少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让设计真正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帕帕奈克提醒了人们这一点,并且贡献了不少为第三世界国家和边缘人、可持续领域设计的案例。(推荐人CBN张云亭)

06《打造消费天堂:

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作者:连玲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理由:安迪·沃霍尔曾预言说:“所有百货商场将成为博物馆,所有博物馆将成为百货商场。”后半句随着文创淘宝化的潮流已经基本实现了,而前半句在近年低迷的中国零售市场中,则罕有类似案例。但在成为物资匮乏、统一供销年代的代名词之前,百货商场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尤其是上海——经历过令人欣羡的辉煌发展,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各色人群无所不纳,比之欧洲同行也是不遑多让。这本书不仅利用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法,回顾了近百年前的这段繁荣,更在字里行间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想要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哈罗德百货”和“塞尔福里奇帝国”,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推荐人CBN许冰清)

07《人性化的城市》

作者:[丹麦]扬·盖尔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工作出差,匆匆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常感到城市规划的优劣,即“尺度”与“组合”舒适度的重要性。商务区内过高的摩天楼、北方都市里大方盒样的官方建筑,与蛛网般密布的小街后巷、转过街角不期而遇的小型花园,这种新与旧、大与小、规训与生命力的对比经常同时出现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城市中。在直观的感受和感叹之外,《人性化的城市》能给这样有趣的讨论提供更多学理层面,甚至是数据化的论断基础。相比名噪一时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丹麦城市设计师,已经82岁的扬·盖尔将他的人文情怀更多藏在了他提出的问题本身之中——什么是有效的广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街道?大城市是否一定需要建设快速路?(推荐人CBN许冰清)

08《鱼翅与花椒》

作者:[英]FuchsiaDunlop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过去几年,一系列国外年轻作者创作的中国非虚构作品被上海译文出版社带入国内市场,而《鱼翅与花椒》可能是其中读起来最轻松的一本书。它更像是作者本人在四川、湖南、福建等一系列“好吃省”游历、走访,甚至学厨之后的心理活动和菜谱整理。而关于文化差异、沟通心态、城市变迁、基层*府等常见于这类作品的讨论,也被一则则吃饭和吃饭路上的讨论轻巧地包装起来。可能在有些非虚构爱好者看来,削弱历史文化本身的厚重感是笔力不足的表现。但相比于市面上另外一种淡雅克制的生活方式类内容,倒是更愿意推荐这本书作为消闲读物。也期待来自你的“高饿预警”。(推荐人CBN许冰清)

09《UglyDelicious》(纪录片)

导演:[美]EddieSchmidt/MorganNeville/JasonZeldes/LauraGabbert

主演:DavidChang/PeterMeehan/AzizAnsari等

推荐理由:Netflix于年出品的自制纪录片,一部颠覆你对美国(以及全球很多其他地方)食物文化认识的佳作。作为米其林厨师界可能是最我行我素、最有跨界头脑、最愿意就“食物”这个主题挑起文化讨论、也可能是暴饮暴食之后解决方式最不优雅的人,DavidChang利用这8集纪录片,除了展现了一系列没有创意和胆识就无法呈现的食品之外,还讨论了不知道多少他人觉得范围过大,或是难以启齿的社会问题。这样用美食讨论全世界的野心,从他和PeterMeehan搭档做出Momofuku这本“丑陋的美食杂志”时就有所体现,这次的纪录片则是给了他一个更好告诉全世界“不要告诉我不能喜欢什么”的机会。相比之下,中文版“福桃”夹带的生活美学式小册子,对这层勇气的破坏实在令人惋惜。(推荐人CBN许冰清)

10《二十五岁的世界》

作者:[西]马克·塞雷纳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本旅行随笔,作者在25岁时游览了25个国家,并记录了25位同龄年轻人的不同故事。这25个人当中,有囚犯、企业家、公务员、歌手......同样的年纪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背负的责任、可预期的未来,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一本既能读薄也能读厚的书。(推荐人CBN王玉昊)

11《活着回来的男人》

作者:[日]小熊英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以普通人的视角记述了二战前后的日本生活史。主人公19岁被征兵送往中国东北,后经战败被拘留在西伯利亚,经历了3年劳役,遣返日本后又染上了肺结核,同时经历了日本的战后衰退和经济增长浪潮,得以从“下层的下层”爬到“下层的中层”。它是一部个人生活史,但能从中管窥日本战后经济、*策、法制的变化。如果对二战史感兴趣,此书能提供一些“新角度”的观察。(推荐人CBN王玉昊)

12《二手时间》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曾经,他们以为革命后一切都会变得美好,但其实只是幻灭的开始。在一个需要沙皇崇拜的国家,陡然自由后,人民反而无所适从。消费主义磨灭了理想后,生活真的会变得更好吗?俄罗斯人失去了什么?他们所得到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二手时间》试图解答这些疑问,答案却因人而异。这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得失。(推荐人CBN袁斯来)

13《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

作者:[美]罗杰·伊伯特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是一名影评家,本书其实是一本他的*舌小词典,罗列了不少电影中常见的“定律”,比如“只有被停职处罚过的警探才能成功解决案件”“一声轻柔的咳嗽往往预示着一场致命疾病”“一对男女越讨厌对方,他们相爱的可能性就越大”……诸如此类,罗列了整本书。这是本看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跟着嘲笑,但合上书后又会让人隐隐冒汗的小册子——我们日常说话、写作不也总是陷入套路中吗?(推荐人CBN倪妮)

14《神奇女侠秘史》

作者:[美]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推荐理由:年,《神奇女侠》席卷全球。看了这本书会发现,《神奇女侠》创作者和其原型们的故事比神奇女侠更有意思。作者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是测谎实验的发明者,他有四个孩子,由两个女人所生——神奇女侠是其妻子和情人共同的化身,他们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两个思想独立的女人在马斯顿死后也长期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所以,神奇女侠的意义其实远不止“女权主义”那么简单。而本书的作者同马斯顿教授一样,也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推荐人CBN倪妮)

15《失踪的总统》

作者:[美]比尔·克林顿/[美]詹姆斯·帕特森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然是本书的一大噱头,况且还不是自传、回忆录、书信、日记之类*治家通常的创作类型,而是和著名畅销书作者合作的一本*治悬疑小说,故事地点就发生在克林顿最熟悉的白宫。所以,本书的看点不是对悬疑小说来说最重要的故事逻辑,而是寻找克林顿在其中埋下的小私货,比如他对国会的嘲讽,比如他把第一夫人写死了。(推荐人CBN倪妮)

16《爸爸*团》

作者:[美]布鲁斯·费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假如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世界,你会给孩子留下什么?身为两个3岁双胞胎女孩的父亲,作者布鲁斯在某一天得知自己患了一种罕见而危险的疾病:骨肉瘤。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要缺席孩子的成长,于是选择了6个男人组成“爸爸*团”,在女儿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指导。6位爸爸代表了6种布鲁斯想要传递给孩子的品质:去体验,做自己,有梦想,有好奇心,重视友谊,保持创造力……这本书对于所有父母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当你迷失在学业和竞争的高压之下,是否该想想,到底什么对于孩子而言才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推荐人CBN孟佳丽)

17《杂学全书》

作者:日本百科全书网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体脂称如何测出脂肪率?为什么商场一楼都有化妆品柜台?为什么人有两个鼻孔而不是一个?从科学到商业再到生活,我们将这些常识视为理所应当,并没有深究它的原理。日本百科全书网的这本《杂学全书》本来是给儿童看的,却可以让成年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流行“知识付费”的今天,除了听*商大事,不妨在闲暇时看一本类似这样的生活百科,不仅能够带来趣味和知识,还能让你在面对小孩子的天真提问时不至于一时语塞。(推荐人CBN邓舒夏)

18《简·奥斯丁的教导》

作者:[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几乎无需看书评,仅从书名就可以看到这是关于自我成长的作品,译者也因此受到很大鼓舞而写了感受深刻的译后记。

在当下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几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科学和商业的气息,却鲜有人体会到紧张的人际关系、疲惫的心灵。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环境优越的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却备受挫折。拥有生物、心理双学位却带着无奈和彷徨返回学校重新修读,在文学博士修习的过程中,意外从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改变一生的收获。不能不说是之前的挫折和强烈的自我反省能力,使他有机会返照自己的生活。虽然他用自我对话式的风格,轻松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这六部作品对他生活的改变,但背后都是以专业的文学分析方法所体现的人文科学的真正价值。(推荐人CBN徐如)

19《有趣的身体:图解人体的惊人结构》

作者:[日]北村昌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起先是因为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23本编辑部荐书陪你过长假CBN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