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脑转移模型
肿瘤脑转移模型主要采用左心室、尾静脉和颈动脉内注射肿瘤细胞混悬液的方法;左心室内注射难度较大,尾静脉注射法虽简便易行,但此两者建立的转移模型器官靶向性较差,易出现颅外转移导致提前出现衰竭或死亡。颈内动脉注射相对左心室或尾静脉注射,其颅外转移发生率较低,且可造成单侧脑缺血,增加成瘤率。
1、锁骨上方、颈前正中线作长约1cm纵行切口,分离颌下腺左右两叶,显露颈动脉三角(二腹肌、胸锁乳突肌、正中线形成三角区域),于气管旁沟二腹肌后腹、胸锁乳突肌夹角水平探查,可发现颈总动脉分叉;
2、沿颈总动脉走行分离脂肪和肌肉以及筋膜,并轻轻分离迷走神经,充分游离颈动脉分叉至锁骨上水平段颈总动脉;
3、放置两根6/0缝合线,近心端结扎(尽量靠近心端结扎,距颈动脉分叉处大于0.5cm),远心端带线打结后暂不收紧;
4.1、30G注射器紧靠近心端结扎处刺入颈总动脉,缓慢注射μL肿瘤细胞混悬液,30s后拔出注射器并快速收紧远心端缝合线;
颈总动脉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其分别向脑实质和脑膜后供血。肿瘤细胞经颈总动脉注射后,会流入颈外动脉;并在颈外动脉支配区域,如颌面部软组织、下颚骨等处形成转移灶,严重者造成进食甚至呼吸困难,导致提前死亡。
4.2、8/0缝合线活结结扎扎颈外动脉,30G注射器紧靠近心端结扎处刺入颈总动脉,缓慢注射μL肿瘤细胞混悬液,30s后拔出注射器并快速收紧远心端缝合线,5min后松开颈外静脉处活结;
5、组织复位,缝合并消*伤口。
肿瘤外周神经转移模型肿瘤通过神经周围组织侵袭神经,并在神经微环境中增殖和迁移。肿瘤细胞注射到坐骨神经,从远端注射点向近端脊髓侵入。
1、股骨下方约2mm处平行1cm切口,沿筋膜分离臀大肌和股二头肌,暴露坐骨神经;2、钝性分离坐骨神经并轻微牵拉,33G注射器尽量保持与神经平行角度进针,缓慢注射3μL肿瘤细胞混悬液;3、组织复位,缝合并消*伤口。脑胶质瘤模型1、剪开头部皮肤,3%过氧化氢腐蚀脑膜,暴露顶枕区,确定立体定位坐标后钻孔;备注:坐标Bregma点向前1mm、旁开2mm、深3mm(距颅骨表面);
2、进针到注射点后停留2min,以1μL/min的速度注射5μL肿瘤细胞混悬液,停留2min后缓慢拔出针头;
3、组织复位,缝合并消*伤口。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