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院白楚杰从大数据搜寻ldqu
TUhjnbcbe - 2021/3/18 17:13:00
导读

肿瘤科医生需要更好的患者全病程管理的信息化工具。

“许多肿瘤类疾病正逐渐发展为‘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在给我们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患者医疗数据与全病程管理问题。肿瘤科医生需要更好的患者全病程管理的信息化工具。”

在00年1月19日举办的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上,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白楚杰以“肿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为核心,分享了关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赋能临床诊疗的实践和思考。

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白楚杰大数据“寻人”改变了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期望

白楚杰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的往事。

多年前,一名来自四川藏区的八岁女孩因患有骨肉瘤而前往医院就医。医院时,已经出现了腿肿与出血的情况,病情极重,亟需手术。当时陪同小女孩前来就医的也不是她的家人,而是一名志愿者,考虑到情况特殊和紧急,白楚杰和同事们为这名小女孩进行了募捐。手术结束后,因种种原因,医院后就失访了。

白楚杰一直惦记着这个小女孩。医院时肿瘤已经破溃,转移风险极大,之后又未能继续正常接受治疗,失访多年,按照临床经验,这名患者如今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抱着一线希望,白楚杰想到:能否通过八岁、来自四川藏区、女性、患骨肉瘤这几个简单的仅知信息,借助大数据平台,找到这位失访的小女孩?在医院自主研发的医学数据智能平台上,白楚杰首先通过“出院诊断”找到了00多位患者,再通过限定“入院时间”将目标缩小为7,逐一浏览病历后确定了患者ID号。

随后,白楚杰通过患者定位系统,查询到这个小女孩在本院的所有诊疗数据,同时搜索到了小女孩的家庭住址。正好白楚杰有其他患者和小女孩同住一县,通过这位患者的实地探访,终于找到了小女孩。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不仅好好地活在人世,还考上了大学。联系上之后,大家都十分惊喜、激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白楚杰感慨。

不过,在医院,每位医生每年大概要接诊三千多名患者,大量的患者信息汇聚成数据海洋,在其中寻找一位失访患者,不啻于海底捞针。如果没有大数据平台的助力,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以前,患者信息散落在各类系统中,是一个个数据孤岛;如今,大数据检索可以跨系统地聚合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助力医生高效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作为肿瘤科医生,白楚杰对医疗信息化的这一进步,体会尤为深刻。

由于治疗流程长,复诊频率高,肿瘤类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医疗信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患者诊疗数据的长期保存与随时调阅,将非常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的规范化。白楚杰介绍道:“目前,如果患者始终在医院就医,那么所有的CT影像可以随时调阅,核磁影像也会存储三到四年,这对后期的临床治疗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另外,白楚杰对信息化手段在“降低医疗风险”及“提高就医体验”方面的作用也感触颇深。

前段时间,医院进行化疗,做完血常规检查以后,就回家等待了。两个小时以后,血常规结果显示以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无法进行化疗,系统自动进行危急值预警。医院马上联系患者,取消了此次化疗预约,并提示患者医院控制炎症,血常规合格后再前来化疗。白楚杰认为,信息系统的及时预警,一方面降低了医疗风险,另一方面也免除了患者的“白跑一趟”,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肿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

如今,医学的进步使得多类肿瘤疾病已有变为慢性病的趋势,肿瘤患者中能够存活五年以上的大有人在,前列腺癌或乳腺癌患者存活十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如同糖尿病、高血压需要妥善的“慢病管理”一样,当肿瘤患者可以长期带病生存时,“全病程管理”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肿瘤科医生而言,特医院或医生的‘铁粉’。”白楚杰进一步解释,所谓“铁粉”,就是医生能与患者长期互动,患者的依从性好,便于联系,能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几大痛点问题。

首先是患者自身方面的:患者的依从性不高,诊后完全遵照医嘱执行的比例很少,复诊不及时,用药不规范;患者多方求医,导致最终难以抉择治疗方案,贻误病情;患者诊后或出院后,医嘱明确要求随诊,由于疏忽大意而错过复诊复查;患者居家康复的过程中,突发状况难以及时处理,预约门诊时间较长,造成心理恐慌等。

医院方面的:医生普通门诊时间有限,门诊过程中很难解答患者的所有疑问;患者管理仍通过传统的电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白楚杰从大数据搜寻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