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背后的警院故事
——为吴潇鹏同学捐款活动侧记
20岁,花一样的年纪,为梦想拼搏,为前途努力。然而,命运的规律不总是那么如常,人生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挫折的洗礼。
吴潇鹏,我院级涉外警务专业学生。在父母眼里,他是孝顺懂事的儿子;在朋友眼里,他是善良阳光的挚交;在队长眼里,他是积极向上的学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使他倒在了病榻上。病魔无情,却遇上了一个乐观坚强的人;命运的玩笑不怀好意,却突显了警院温暖。在吴潇鹏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英雄。
在校时的潇鹏疾病侵袭,追梦之旅生出拦路荆棘今年夏天,我院派出余名学生到秦皇岛参加暑期警卫安保,吴潇鹏就在其中。在此期间,由于膝盖的疼痛不断升级,吴潇鹏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催促下决医院接受检查。当天,吴潇鹏在同学李医院。李永鹏回忆说:“医院的路上,我们一直都有说有笑,潇鹏也表现得很轻松,认为只要简单地用药就好了。”
然而,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却让两人震惊。“医生说有可能是骨肉瘤,并且建议医院检查。当时的我们根本不知道‘骨肉瘤’意味着什么”,回忆起当天的情形,李永鹏仍心有余悸,“而当我了解到这个病有可能要截肢,甚至可能失去生命时,我整个人都蒙了,我没办法想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他身上。”
其实,病发也并非没有预兆。在暑期警卫安保之初,吴潇鹏左腿膝盖已经有隐隐的疼痛感。警卫安保任务重于泰山,容不得一丝怠慢。在工作中,吴潇鹏勤恳踏实、认真负责,得到带班民警的一致肯定。但与此同时,他膝上的疼痛却日益加剧,李永鹏描述到:“他的左腿因为膝盖疼痛以至于不能弯曲,也不能伸直。在坐摩托车的时候,左腿就半曲着、耷拉着在地上拖着。可尽管如此,他却从未因此向队里请假。”
同一区队的同学们都劝他休息,不要硬撑着,可他只是简单地摆摆手笑着回答说不用。交警大队的领导见吴潇鹏疼痛难忍,让他休假,可他在休息了不到一天半之后,又偷偷地回到了岗位上。中队长施昶佺回忆到:“当时他跟我说,我们以警院的名义来参加警卫安保工作,我代表的便不再是自己而是警院。我不能因为自己身上有病痛就去请假,这样会给警院抹黑。他年纪不大却有这样成熟的想法,我特别感动。这些话我至今想来仍然记忆犹新。”
按照医生的建议,吴潇鹏在施昶佺队长和教务处周辉老师的陪伴下,医院,在经过长达十余天的全面检查后,医院确诊吴潇鹏患有骨肉瘤。骨肉瘤是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该瘤恶性程度甚高。
——训练中的潇鹏年仅20岁的他,怀揣从警梦的他,面临着左腿截肢的危险,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突然的变故让我们明白,当一个年轻而优秀的人遇到命运的考验,我们不该去遗憾和叹息,而是应该看到他是如何直面人生的难关,并同他一起去战斗。院方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在化疗后手术植入金属关节,尽最大的努力保住吴潇鹏的腿。也就是从此刻起,吴潇鹏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历程,同时,一场爱心传递也正在筹备当中。心心相连,众人牵挂凝聚生命勇气“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哭得很厉害,因为我的一个亲戚告诉我这病很可能要截肢,我为他感到不公!”说到伤心之处,李永鹏眼里泛起了泪花。病魔袭来,众人无不落泪叹息,吴潇鹏却从没向病魔低头,他仍在用虚弱的身体挑战着命运。从前在学校时,吴潇鹏堪称文武双全,正如他的区队长杨立才所说,潇鹏作为特警队队长,除了精通擒拿格斗,跆拳道和双节棍更是令人佩服。也许正是平时的磨练,造就了他坚毅刚强的性格。聊天中乐观坚强的潇鹏提起吴潇鹏的坚强,好友卢麟远说:“国庆节时,我们寝室室友,还有几个潇鹏的老乡去看望他,他看起来变化挺大的。”从八月下旬到十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吴潇鹏身上的肌肉线条早已经不见。在旁人同情他的不幸之时,吴潇鹏却显得乐观而冷静。室友去看望潇鹏的日子,是他生病后最开心的时光之一。潇鹏跟他们一块调侃校园里的趣事,还一起去了公园。临别时,他还不忘打趣地说:“生死看淡,不服来战!”
学生处处长宁将*曾两次去看望潇鹏,在最近一次看望之后,宁将*处长表示:“他从表情到心底都充满阳光和自信,和我们第一次看望他时一样,如果戴上帽子,没人能看出他是已经化疗4个疗程后正等待手术的孩子。”宁将*处长在与吴潇鹏的聊天中,体会颇深,“他的身份已超越了个人,是家里的希望,更是学校和校友们的希望。”同学们怕他一个人孤单寄来的几十本书,这让宁将*处长感受到警院的凝聚力和沉甸甸的友情。
在北京的家学生处老师探望潇鹏“从确诊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我始终尽量让自己乐观地面对一切,不悲愤,不退却,究其原因,其一就是牵挂了。”吴潇鹏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这份牵挂,是学院的牵挂,学院为潇鹏筹集到百万善款,师生纷纷前去探望;这份牵挂是队长的牵挂,从秦皇岛的检查到北京的入院治疗,从医保的沟通到募捐活动的筹备,队长都亲力亲为;这份牵挂,是家人的牵挂,母亲悉心照顾自己,父亲拼命打工赚钱;这份牵挂,是兄弟的牵挂,区队的同学、特警队的战友、湖南的老乡,警院的兄弟情在此时更加充满力量。这一份份牵挂是潇鹏心中的放不下,让吴潇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在承受,无论何时,总有人站在他的身后。以爱之名,百万善款诉说警院情深面对病魔的残酷考验,吴潇鹏从未抱怨上天不公,他只是对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吴潇鹏的父亲在匆忙赶到北京之后,不敢多作停留便返回到工作岗位,不想耽误打工赚钱补贴医疗费用的机会。吴母将家里经营的小店转让,卖了新房来到北京陪伴潇鹏。
在北京,他们母子租住一间面积不到十平米,月租两千元的简陋小屋。在家里,姥爷带着正上高三的妹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潇鹏的病情。手术前的化疗已耗尽了吴潇鹏家里所有的积蓄,接踵而至的手术费和后续的化疗费,也在一点点地蚕食着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面对吴潇鹏治疗上的资金困境,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三大队分团委开始筹备为吴潇鹏募捐活动。施昶佺队长在介绍募捐筹备的情况时说到:“为了能让大家潇鹏的困境,我们将潇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素材做了整理,并且利用学院所有教学楼的LED屏幕来播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