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我是不是生了个天才rdq
TUhjnbcbe - 2020/11/26 11:56:00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21.html

看点家长们总有两个极端,要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儿童”,要不为孩子别扭的性格烦闷不已。但是,家长们,你们了解真正的天才儿童会有什么特质,以及,会有哪些心理上的问题么?对于自己的孩子,你又真正用心去倾听过他的潜台词,感受过他多彩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可以看看今天这篇文章。欢迎留言,说出您的观点~

来源丨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推荐丨小多少年时(ID:xiaoduoui)

不得不承认,这一代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

三四岁就能听懂通识课,知道宇宙从哪里来,人类要到哪里去。五六岁就读过上千本中英文书。讲起道理来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常把爹妈说得哑口无言,把爷爷奶奶说得在一旁傻乐。

如果我们小时候算是正常孩子的话,我们的孩子应该算得上天才了。

实际上,每个父母可能都曾有一刻,感觉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或者至少在某方面很有天赋。有时候,我们又觉得孩子蠢蠢的,傻得可爱。当家长用“聪明——愚笨”这一个维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时,就免不了左右摇摆,有时为孩子感到很骄傲,有时又觉得孩子笨得气人。同样的,一个老师用“聪明——愚笨”这个单一维度来评价孩子,就会把孩子排成高低不同的序列。一个孩子智商越高,也就越聪明,越像天才,越容易考上好大学;智商越低,就越笨,成绩也就越容易差。用“聪明——愚笨”这一简化的视角来看孩子是危险的。它把发展简化为了一种数量的高低,把天才视为最高,愚人视为最低。而事实上,“天才”并不仅仅是智商高,普通人也不是智商低。最近,我读了一本论述天才的专著——《资优儿童》。书中说到,“天才”实际上是一个被神话的、定义模糊的词。学界更喜欢用“资优儿童”(英文:gifted;法文:surdoué,即supergifted)来称呼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它有科学的定义,可以被测量。所以,下面我将用“资优儿童”来称呼所谓的天才。什么是资优儿童呢?资优儿童:被嫌弃的丑小鸭人们或是觉得,资优儿童就是智商高;或是觉得,资优儿童就是智力早熟,是小大人。这都是误解。实际上,高智商(高于)只是资优儿童的一个特征。更重要的是,资优儿童还拥有着特殊的情感模式和思维方式。简单来说,他们的“脑回路”与常人不同。资优不是“更高”,资优是“不同”。所以说,资优儿童并不是早熟。不能把一个10岁的资优儿童简简单单看成是15岁的正常儿童,而应当看作一类特殊的群体。我们对于资优儿童,对于聪明人还有种误解,那就是他们的大脑是老天爷赏饭吃,不需要多努力也能学习很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偏爱,收获更多的赞许。不过,刚才我们说过,资优儿童是人群中一小群跟别人“脑回路”不同的人。设想一下,人群中如果有一小群人与众不同,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恐怕更多的不是被追捧,而是被误解、被欺负吧。天才儿童并不是如我们想的那样收获光环和掌声。更多的资优儿童其实并不知道他们天资卓越,默默承受着与众不同带来的压力。他们的父母、老师也很可能不了解资优儿童的特点,误把他们秉性上的不同,当做是骄傲、挑衅、无礼、莫名其妙。童话《丑小鸭》就是资优儿童的真实写照。丑小鸭因为长相与众不同,而被妈妈、兄弟姐妹排斥。可想而知,它的成长中遭到了多少蔑视和困难。它不得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它觉得自己是只鸭子,可是,没有鸭子觉得它是同类。丑小鸭遭遇了无数危险,苟延残喘,才得以长大。直到有一天,当丑小鸭望向池塘里的倒影时,才惊奇地发现,它不是鸭子,而是一只比鸭子更高贵的白天鹅。丑小鸭痛苦的根源,在于它以为自己是鸭子,却为自己与鸭子的不同而苦恼;在于它的妈妈、兄弟姐妹以自己为标准来评判丑小鸭;在于大家看不出来,丑小鸭表面上的不同,恰恰源自于秉性的高贵。资优少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看不出他们天赋的高贵,又何尝不会把他们当做一只丑小鸭来取笑呢?因此,要想让丑小鸭们不受误解,不让天赋成为绊脚石,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天鹅,知道资优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有什么与众不同。资优儿童特征之一:过于敏感资优儿童的敏感首先体现在感官的敏感上。举个例子。5岁的雷欧和父母以及他们的一位朋友坐在礁石上。他对这位朋友说:“你应该穿上拖鞋!”这位朋友感到很惊讶,问道:“为什么呢?”大家都光着脚,为什么只对他说呢?雷欧解释道:“你的脚可能会疼,就像上次一样。”其实,三年前,在同样的时节和地点,这位男士被礁石弄伤了脚指甲。当时雷欧也在场,他只有2岁,但是他是唯一一个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并且还记得这件事的人。不仅仅是视觉与观察,资优儿童的听觉也可能异于常人。他们能同时听清楚若干个声源发出的声音,比如一边偷听家里某个人打电话,一边看电视。有些资优儿童则有厉害的嗅觉。比如下面这个例子。雨果只有2岁,在浴室里玩耍。在公寓的另一端,妈妈正在做*瓜沙拉。我们知道,*瓜的味道既不明显,也不特别。然而,当妈妈来到浴室时,雨果说道:“啊!妈妈,你中午做了*瓜沙拉啊,太棒了!”这种异于常人的敏感有什么影响呢?一方面当然是件好事情。因为我们常常羡慕“千里眼”“顺风耳”等等有灵敏感官的人。资优儿童能够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的,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感觉信息。不过另一方面,资优儿童可能因为一点点风吹草动,比如观察到微小的细节、听到爸爸妈妈低估了一生、闻到微弱的气味,感受到气温的一丁点变化,就产生出强烈的恐惧、激动、不安、兴奋。此时,家长和老师或许不了解资优儿童,觉得他们情绪爆发得莫名其妙,因而不解、批评,甚至责骂他们。我们说一个人像林黛玉一样柔弱、多愁善感时,就或多或少带有这样讥讽的态度。而大人的嫌弃又会被孩子捕捉到,被他们灵敏的感觉放大,从而使他们受到伤害。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里,就描写了这样一个敏感而不被理解的小男孩。周围人的不解,可能让资优儿童过早封闭内心,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就连与父母也不愿意交流。又或许,资优儿童会感到深深的失望、怨恨,甚至变得暴力、乖戾。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被他们极其敏锐的情感保存、放大,影响一生。如果你的孩子和你总是难以交流,他会莫名其妙地愤怒,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找找原因。此外,异于常人的敏感可能会让资优儿童的内心充满恐惧。他们对外界有着敏锐的觉察,就像雷达一样,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危险和暗流。然而,柔弱的身体和心灵却无法帮他们应对困难。他们还对情感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甚至能回忆起婴儿时期的生活片段,记住儿时的种种创伤。于是,各种各样浓烈的感情就储存在他们的情感储存器中,使得他们的情感过载,使他们一直生活在对周围的高度警惕状态之中。而警惕滋生恐惧。于是,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极度聪明,思想丰富,思考着宇宙人生的资优儿童,竟然会对巫婆、妖怪、一株植物、一个玩具等等莫名其妙的东西感到害怕。一个“正常”人,又怎么能理解呢?资优儿童特征之二:正义与共情资优儿童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卓越的共情能力。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关于正义感。老师批评于连和阿莱克斯。7岁的玛丽对老师说到:“跟于连交头接耳的不是阿莱克斯!”老师奉劝她做好自己,不要掺和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她还是坚持说到:“但是我确定,你真的搞错了。因为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差不多。”结果呢,老师把玛丽的父母请了过来,当他们的面批评玛丽不尊重老师。第二个例子关于共情能力。富朗索瓦的爸爸回到家,拥抱了所有人。晚餐像往常一样,大家插科打诨,聊着趣事。然而,富朗索瓦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爸爸今天过得并不如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即便爸爸没有明说,富朗索瓦也知道,并为爸爸感到担忧。他是家里唯一一个体会到这些隐蔽的情绪的人。妈妈和兄弟姐妹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这两个例子表明了,资优儿童的正义感和共情能力超出了同龄人,甚至成年人。这既是一种禀赋,也是一种负担。玛丽坚持正义,却换来了老师的批评。富朗索瓦为爸爸担忧,却难以被家人理解,甚至被当做莫名其妙。正是这些难得的天赋,让孩子在众多寻常人面前,变得格格不入。对不公平和他人情绪的极度敏感,使得资优儿童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人与人交往中的摩擦、波动,从而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那就是焦虑预感。举个例子。马太是个资优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总有吵不完的架。就像是一个听觉灵敏的生物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一样,马太早已身心俱疲。有时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马太却能够感觉到敌对情绪,预感到冲突即将发生。这时,他就会想办法介入,比如找个话题,转移父母的注意力,或者做一件蠢事,让父母把矛头对准自己。马太当然无法改变父母的关系。最终的结果是,他得了抑郁症。而他的同胞哥哥似乎一点儿也不为父母担心,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敏感在外人看来或许是种优点,意味着情商高,善解人意,意味着与他相处时处处感受到体贴、周到。可是,谁又懂得他们的内心呢?他们可能始终处于焦虑、戒备的状态,被软弱、恐惧折磨。他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我是不是生了个天才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