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起底电话营销行业乱象三言财经
TUhjnbcbe - 2025/7/25 17:25:00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樊夏奎

“在瓜子二手车App上浏览了一下,立刻就接到了骚扰电话。”

网友

桂东在微博吐槽称,自己明明没有在瓜子二手车平台注册过,更没有留下手机号,可是却三番五次被工作人员电话骚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我打一次,以后谁还敢看他们的App?”

像桂东这样深受骚扰电话困扰的网友不在少数,在微博上,每天有上百位用户抱怨自己受到了电话骚扰,在黑猫投诉上,关于骚扰电话的投诉信息高达多条。

“医院,然后就收到了各种骚扰电话,指名道姓地说我医保卡要被冻结。”

“自从买了房后,装修公司、信贷公司、家具公司的骚扰电话就没停过。”

“只是想安静的睡个午觉,结果三四个骚扰电话打进来,感觉脑袋要炸掉了!”

……

在信息时代,垃圾短信、网络诈骗和骚扰电话已经成为社会“顽疾”,久治不愈。

今年晚会上,央视曝光了AI骚扰电话黑色产业链,随后,工信部对相关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表示会加强骚扰电话治理;8月,新华社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再次曝光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地下黑产,两天后,工信部约谈中国移动并组织召开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工作会,重拳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现象。

不过,虽然监管部门多次“亮剑”,相关企业、运营商也表态会大力整改,可事实表明,电话骚扰依然困扰着用户,部分企业依旧在堂而皇之地疯狂扰民。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种现象就没有办法根治了吗?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骚扰电话泛滥的最根本原因。

如今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网站或App留下的蛛丝马迹,都有可能被“有心人”轻易捕捉到,比如“只浏览一下网站,手机号就泄露了”。

这种“高科技”在年曾被媒体曝光过,其背后是一条叫做“手机访客营销”的黑色产业链,简单来讲,就是不法份子利用运营商系统漏洞,窃取访客手机号返回接口,根据接口开发出所谓的“手机访客营销”平台,这种平台其实就是一款内嵌了恶意代码的“黑客爬虫”。

而有“营销需求”的网站运营方则会从代理商手中购买该项服务,将恶意代码嵌入到自家网页中,之后,当用户访问网页或App时,运营方就可以在后台看到用户的手机号、搜索关键词等详细信息。

图片来源:江西卫视

早在三年前,这种手机访客营销“服务”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从工具开发、销售代理再到购买者,整个利益链条分工明确,范围覆盖全国数十个省份,据悉,当时有大约4万个站点都内置了这种“服务”,每天有数百万网民的个人隐私被泄露。

年底,公安部门联合互联网公司展开“滤网行动”,破获国内首例“手机访客营销”黑产团伙,逮捕了26家涉案网站负责人及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时,公安机关还联合百度展开专项打击,利用AI技术围剿黑产,先后开展了5次针对性黑产对抗。

不过,即使“手机访客营销”平台一直被重点打击,一些商家仍然在以身试法。新浪科技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浏览,信息泄露”发现,近期有多名网友反映自己在浏览某网页后接到了骚扰电话,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二手车、现金贷等领域。

除了恶意扒取用户数据之外,个人信息的倒卖也是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一大“毒瘤”。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发现,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是信息泄露背后的始作俑者,公民信息成了很多“业内人士”谋利的手段,有些人甚至会将用户信息作为跳槽的“筹码”。

《财经》曾报道称,80%的数据泄露是企业内鬼所为。经这些“内鬼”之手,大量含有用户信息的“文件”源源不断流出,并在各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起底电话营销行业乱象三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