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生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联系了20余位收件人之后,电话卡被终止服务;王先生在开始送外卖的第七个月收到一条短信,提示自己的电话号码涉嫌诈骗被停机;蔡先生外地自驾游回来的路上导航中断,发现自己的手机号被系统判断为途经高诈骗风险区域,已经不能上网……
成都市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上,有不少市民有过被“断卡”的经历。他们使用的手机号多为、开头,属于运营商启用不久的新号段,他们的使用经历也很相似:都称自己短时间内连续拨打数十个电话、外地旅游等等。
为什么会被“断卡”?如果没有进行骚扰、诈骗活动,如何避免被运营商“误杀”?律师认为,运营商既有提供通信服务的义务,也有维护公共安全的义务,还有提前告知用户风险的义务,对于“误杀”,需要及时予以恢复。
快递、货运、旅游
有人电话打太多被系统关停
范先生告诉记者,从事快递行业近三年,自己有两个手机号,一个与公司绑定,工作时间用,另一个是私人手机号,与家人朋友联系用。2月6日晚,快递网点临近春节放假,需要及时将库存的快递送出,范先生和同事在仓库加班拨打电话,与收件人确认信息。
“工作号码不够用,我们就把私人手机号也用上了,”范先生回忆,由于仓库里还有不少生鲜类包裹,最忙的时候他一个小时里拨打了二十多个电话,但随后他发现自己的号码被关停,“打着打着就打不通了,电话里提示自己的号码已被停机,第二天早上咨询客服才知道自己的号码涉嫌骚扰诈骗。”
在重新录入了范先生的身份证和照片后,范先生的手机号恢复使用。“从事快递工作之后,工作用的号码每天至少拨出数十个电话,私人号码每天不到十个电话,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和范先生有类似经历的还有一位货车司机,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开大货车近五年,往返成都、武汉两地,年12月办了一张成都本地的号码用于联系客户。“经常在两地跑,之前一直用老家的号码,办一张成都的号码,联系客户能方便点,”但黄师傅的号码只用了十几天就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短信通知我的号码涉嫌骚扰、诈骗,已经停机。但平时这个号码只用来在路上联系四川的客户,每天不到十个电话。”
致电运营商客服咨询后,黄师傅被要求添加客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