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思财尔得解债》的第65篇:协商律师是真的吗?
又遇到了这个经典的问题,你是不是律师?
正好今天周五,花点时间来展开讲讲。
特别声明一下:以下内容仅涉及个人和金融机构的金融借贷纠纷,不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请喷子们擦亮眼睛。
分享债务知识久了,难免遇到五花八门的问题。
在债友们在债务崩盘的前后,一定都想过找一个专业人士来给你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为你指点一个方向。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就是律师。
因为,不想被起诉。
老罗也曾向不少律师做过付费咨询,也有当债友被起诉的时候,向律师深度咨询过。可结果都没有达到预期。
直到一时兴起,深扒了一个在知乎上分享债务鸡汤的律师大V。他所认证的律所竟然查不到他的信息,照片、名字什么都没有。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刷到他的直播间,正巧有人在问他,他就直接回答“我本人不是律师”。
这一下让我恍然大悟,果然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然,可能会有人跳出来抬杠说:“他们团队有其他人是律师,或者是律所的法律顾问单位,不也没毛病吗?”
老罗偏执的认为:有毛病。
这样说,就和并夕夕蹭拼多多一样恶劣。
但类宣传,只要被冒充的律师不主动维权,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协商律师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要从能不能,会不会和值不值三个维度讨论。
能不能?
但凡持证的律师,都有基本的处理债务纠纷的能力。
刑法中信用卡诈骗罪和民法中的借贷纠纷都是非常基本的知识。
这里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律师是有执照的。
任何说自己是律师的人,都有名有姓有律所,你是可以核实的。
但凡不敢说,或者很模糊的,都不是律师。
号称自己团队有律师的就更不相关了。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真律师是有能力的。
会不会?
1没有人会聘用一直打输官司的律师
只要负债人的钱是本人签署的,基本上只要逾期还不上被起诉了,必输。
老罗为了粉丝咨询了不下10人次的律师,基本上都是得到一致的答案。
所以如果作为债务人的代理律师,也得被拖下水,背一次败绩。
会有人请屡战屡败的债务律师吗?
知情的人应该都不会。
不少法务机构,或者蹭律师身份的机构,基本上都是靠着非常有限的信息查来冒充你和金融机构协商。
所以会要求你寄电话卡和各种详实的个人资料。
不少“法务老师”连《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都讲不利索,还好意思自称法务老师。
2律师在负债人身上赚不到钱
律师代理债务人打官司是要赚钱的。
公益律师是不会在债务纠纷,特别是全责清晰的金融借贷纠纷按键上来耗时耗力的。
老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咨询是和一个律师沟通某个粉丝某家金融机构在广州互联网法院起诉的案例。
初期沟通了详细的内容,包括欠款情况,利息问题等一系列的可能对粉丝“有利”的证据。
最后到这位律师甚至连咨询费都不愿意收,只是告知可以在借贷利率上面可以争取下,但是代理就不做了,“划不来”。
想想也对,负债人之所以被债权人起诉,就是因为没钱还不上了,所以金融机构才会起诉来维护债权。
要是还有钱请律师,还不如早点和金融机构协商还款,省去不少的费用。
花费同样的时间精力,律师如果处理标的金额更大的债务纠纷,比如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那么收入会响应的提升好几个级别。
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应该花费时间精力在这些蝇头小利上。
3金融机构一旦知道你聘请律师就不会协商了
金融机构愿意和负债人协商的前提是两个:
一、负债人遇到特殊情况,迫于监管的压力给到救助性的方案
二、止损,放出去的钱不能盈利,也不能亏钱,或者少亏一些钱。
这两个前提都是和负债人本人协商。
一旦金融机构知道债务人请律师了,那么就意味着中间会有个人来分他们盈利/亏损,或者说,债务人有请律师的钱,为什么不来还钱。
无论什么原因,金融机构都倾向于不再协商,直接起诉。
老罗和多家金融机构内部的法务确认过,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到底逾期多久会起诉欠款人。
况且金融机构起诉往往都是批量起诉,一次-个,在这个里面你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随着非法协商的业务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内部也在严查代谈的情形。一旦核实,有的金融机构还会发奖金。
所以,正常来讲,律师是不会做代理协商的。
值不值
对律师来讲,这的确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除了一些律师会帮确实困难的负债人做一些公益咨询。
但这总体上来讲,是不划算的买卖。
对负债人来讲,额外花的金钱也是非常不值得的。
因为特殊情况而债务逾期的“诚实而不幸”的负债人,可以多看看一些大V的分享,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