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兵的故事8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TUhjnbcbe - 2025/5/18 17:26: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部队的生活有紧张也有放松,为了让战士们释放出更多的活力和朝气,严格管理下适当的休息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此时的我们显然是快乐的,也有的人偷偷搞起了小动作。

如果天气可以,晚饭后大家可以在室外打打篮球、踢会儿足球。每当我们与其它连队打比赛时,连长就会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督战。打得好时他默不作声,悠然地点上一根烟;如果要是处于下风,又赶上一次失误,那你倒霉了,连长往往会大骂:

“TMD会不会玩,不会玩下去。”

当兵的玩球,2分看技术8分靠猛。任你有再好的技术,也扛不住前边有人推,后边有人拽,底下有人掏。往往一场篮球打下来,大家的胳膊上都是伤痕累累。

连长骂人,一是逼大家拿出血性,二是警告对手不要下黑手,欺负了他的兵。此时他的身边总会有几个各怀鬼胎的兵,一边和连长嬉皮笑脸地讨论着场上的战局,一边试探着他的心情。要是发现他心情不错,话题就会马上转移:

一个兵:“连长,星期天我想出去一趟。”

连长:“有事啊?”

“我想去书店买几本书,没事时学习一下。”

连长:“可以,你去找文书登记吧!”

另一个兵:“连长,我也想外出。”

连长:“你干什么去?”

“我陪他一起去。”

连长:“他自己找不到路啊?非得要你陪着。”

“连长我都好久没外出了。”

连长:“上个月没出去过吗?理由充分给假,不充分不批。”

“连长,我……”

连长:“去、去、去,靠边点,别挡着我。”

至于周末是不是真的去买书了,又买的什么书,连长是不会过问的。喜欢外出的经常绞尽脑汁地编着各式各样的理由,到最后实在编无可编了,仍要硬着头皮去试一下,才算死心。而连长对于兵们的心思早已揣摩得透透的,反正外出证就那么几张,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足球场上的对抗则更为激烈,我当兵那几年正是甲A联赛最火爆的时候,除了连队之间的对抗外,还有地域之间的对抗。我们部队辽宁兵和吉林兵比较多,因此他们之间的比赛也会多一些。辽宁兵的踢法属于力量凶狠型,而吉林兵属于技术细腻型,在他们中间又数朝鲜族战友的水平更高一些,盘带、过人、射门精彩漂亮,期间还说着我们永远也听不懂的朝鲜语。

至于足球比赛的结果,也跟甲A赛场上一样,因为朝鲜族战友那瘦小的身躯是抗不住辽宁兵的冲击的。

晚上7点,收看新闻联播,欢闹的操场瞬间空无一人。只剩下残破的篮板支撑着永远歪着头的篮圈,还有那摇摇欲倒的足球门。

俱乐部里,大家整齐落座,开始每日一次的坐姿养成,半个小时的时间,思维可以穿越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而我却对新闻联播情有独钟,因为这是每天能了解外界的唯一方式。

我们连的电视机是锁在柜子里的,朝前的一面用玻璃做成,这也不知道是哪个仙人发明的高科技。初见它的样子时,我还担心过:这样放,电视的散热能好吗?

7点半,指导员用遥控器关闭电视,顺手把遥控器放在兜里,任谁也没有办法再把电视打开了。

有的时候,指导员临时有事出去了,遥控器就落到了我们手里,新闻过后想走的走,想留的留,随后俱乐部的灯被熄灭,本就收看不到几个台的电视机被调来调去,房间里也变的忽明忽暗起来,看着看着俱乐部的门会很瘆人的慢慢打开,然后伴着指导员的山东腔:

“我看看是谁不要脸,都滚,把那个(遥控器)给我拿来。”

于是大家悻悻的起身拿起小板凳,不断的回头张望,直到指导员狠命的按到关机键上,再来上一句:

“快滚。”

如果这时指导员是面带笑容的,善于察言观色的兵也会跟他卖卖萌,但是那个遥控器却死死的攥在他手里,谁也休想骗去。

当然指导员也不是每次记性都那么好,有时他也会忘记带走遥控器,这时全连的战士都会惦记着那台电视机。就是半夜下哨了,也要悄悄溜到俱乐部把电视打开,即使已经没有任何节目,也要看一会雪花。我想他此刻看的不是电视,是在感受自由的味道。

也有人就会给指导员捣捣乱,把遥控器藏到俱乐部的某个角落,让他发动全连的人一起找遥控器,期间再听听他要如何把这个藏遥控器的人弄死,也算是一大乐趣。

兵就是这样,越是这种调皮捣蛋的事越喜欢做,因为这是一种合理范围内的抵抗,也正是有了这些抵抗,才有了日后我们回忆时幸福的一笑。

晚间闲暇的时间,可以写写家信,虽然我们的字迹并不好看,语言的组织也没有那么有序,总是千篇一律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身体好吗?我在部队挺好的,吃的好、睡的好、……。”

家庭条件好的战友,也不忘了花言巧语一番,再卖卖惨,一张汇款单就到手了,而且还能名正言顺地得到一次外出的机会(银行取汇款),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啊!

那时的我们除了给父母写,还给女朋友写、给喜欢的女孩写、给当兵之前的玩伴写,更有甚者会给同一营区其它连队的老乡写,反正盖上军用邮戳的信件又不需要花钱。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对于爱情是懵懂的,我们开始尝试着解锁它的密码,当一封封执着的信件邮寄后,就开启了漫长的等待。

每当收到她的回信,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而打开信件的手竟然也有些颤抖,虽然只有一页信纸,却也足足能让他看上十遍百遍,每次看后都折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最贴近心口的衣服兜里。

九十年代中期外面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新鲜事物可以分享,而我们却在军营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写出的信件自然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尬聊”。

随着当兵的日子慢慢积累,她回信的频率越来越长,内容也变成了三言两语,直到再也收不到她的来信。此时这个兵已经失去了向战友们炫耀的资本,为了维护那可怜的自尊,依然说着“失恋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的话语,却仍不舍将那些信件丢掉,因为那上面还残留着她的余香。

当除了父母的信件外已经很少收到来信时,我们学会了“交笔友”,两个寂寞的人虽然素未谋面,但可以互诉衷肠,相互关心。也让苦涩的军营生活有了一丝甘甜。

而笔友的结交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郑锦欧他们每天在林荫小路的训练时,总有一位邻校女生驻足观看。一次训练时,他瞥见女生在地上摆弄着什么,不久就离开了。于是他果断地凑了过去,发现了一封压在砖头下边的信,大意是:

“军人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她,渴望结识……”

信中还留下了她的联络方式和姓名,或许郑锦欧并不是她心目中的那位兵哥哥,但当盖着军邮的信件到了她手里时,她又怎么知道是谁寄来的哪!

与驻地女孩交往是明令禁止的,也是指导员严加防范的,每封信件指导员都会亲自过目收发地址,幸好我们的同年兵黄龙已经成为了通信员。一般这种信件他都会事先帮我们收好,等检查完再收发。而郑锦欧为了更为稳妥,居然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

就这样,他们书信往来了半年多,期间那个女孩依然去林荫小路观看训练,但她还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兵跟她通的信。颇有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的味道。

而郑锦欧又何尝不是,他曾多次跟我们表达过他的想法:要发挥线兵的特长,晚上将电话直接架设到女孩的寝室,即使是再高的楼,他也要爬上去。

我们每次都笑他太傻,人都爬上去了,还架设电话做什么?当然他不敢怎么做,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跟郑锦欧同班的黄春弄到了女孩的通信地址,闲极无聊的他也给女孩写了一封信,用的还是郑锦欧的笔名。不同的笔迹引起了女孩的怀疑。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

女孩来到军营,营区大门的哨兵马上跑步通知连里,指导员问明来意之后,就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虽然连里并没有这个名字,但是能准确说出“66分队”,必有内鬼无疑。但是戳在大门口处理也不是办法,无奈之下只好先把她带回连里。

当我在窗前看到远处一个白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女孩跟着指导员姗姗而来,还以为是哪个战友的姐妹来探亲。直到快到连队门口,我才猛然发现,这不是小路上经常看有线兵训练的那个女孩吗!

我马上感觉到:坏了,要出大事了。

同时也暗暗替郑锦欧捏了一把汗。

在连部里,指导员与女孩相对而坐,作为通信员的黄龙也免不了端杯送水,他这时已经有了大祸临头的感觉。为了听清楚他们的交谈,两只耳朵都几乎都要竖起来了。

指导员当然不会现在就把这个人揪出来,再让他们见个面,他要做的是先把人打发走。于是经过一番对部队纪律的讲解,又辅以循循善诱的劝导,让女孩打了退堂鼓,最后指导员还带她参观了一下连里的环境。

送女孩出营区前,指导员对黄龙说了句:

“等着我”。

指导再回来后,黄龙的那颗大脑袋,都让指导员戳得快裂开了。不到五分钟黄龙就全撂了,也不怪他不坚强,这事是明摆着的,也一定跟他有关系,抵赖是没有用的。

郑锦欧当着全连的面作检讨,连里打算第二年让他当班副的计划也取消了。各班又召开班务会,对这件事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后每个人又写了心得体会交到连里,才算作罢。

从此林荫小路再也没有女孩的身影,鸿雁也不能带来女孩的信件了,留下的只有苦涩的回忆。

当然,类似的事情不止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过。记得有次团里在林校搞活动,各营刚刚陆续到齐,在向团值班员汇报时,一个女生大喊:

“XXX,来了吗?”

团长记住了这个名字,活动结束后通知军务股长:

“查,不睡觉也给我把这个兵找出来。”

最后这个兵晚上10点被带到了团部纠察班的禁闭室,写了一夜的情况说明。而他的连长和指导员也在外边陪了一夜。最后还真没调查出什么问题,这个兵只不过给林校的学生军训过,所以女学生才知道了他的名字。

或许这个答复是他的连长、指导员给他出的主意,不过这个女同学的胆子也够大的,上千人的聚会,她都敢喊上一嗓子。

待续未完

原创不易,为了能让更多当过兵的战友看到文章,共同回忆难忘的军旅生活,请动动您敬过军礼的手,帮助我。

敬礼,永远最可爱的人!

相关文章:

兵的故事7:洞洞腰,向左0-50、集火射向、8发效力射、预备,放

兵的故事6:“战争之神”的指挥三杰——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

兵的故事5:一年之计在于春,炮兵训练在于背

1
查看完整版本: 兵的故事8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