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对于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灾难,是可想而知的。癌症也被称为恶性肿瘤,如果早期发现的早,还有可能一线生机。但是如果是中后期,那么也就意味着不治之症了。
在现代社会,癌症是很经常出现的名词,我们对此也并不陌生。但是,在历史上的著作,或者关于古代人们的电视剧、电影,却重来没有听过癌症的说法。因此,也有很多人都认为,癌症是工业时代开始时所出现的疾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对于癌症,其实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在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距今2.5亿年的三叠纪时期的罗氏祖龟化石当中,发现了不规则的增生组织,最终被确认为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同时,在距今万年前的早期人类祖先化石之上,人们也发现了骨肉瘤,这也是已知最古老的人类癌症病例。这就说明,癌症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只是名称、叫法不同。又或者是古人并没有发现这类疾病,但没有发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讲到古人对癌症的的称呼,就不得不提到中医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也已经基本成型。直到如今,中医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关于整个中医的发展,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癌症”一词。那么,在古代,癌症又被成为什么呢?
癌症在现代社会,属于不治之症,在古代也依然如此。当时的医学理论并不是很发达,而对于这种不治之症,其实都被统称为顽疾。《黄帝内经》有这样的说法:
“百病始生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
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不治之症的后果,也就只能这样了。
而“癌”字第一次在中医中被记载,则是在宋朝时期。当时名医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就有过记载:“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但事实上,这里的“癌”与“岩”同音。在中医里,人们将人体表面凹凸不平、摸起来坚硬如石的肿块物称之为“岩”。而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肿瘤”,而癌症就是一种恶性肿瘤。
而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国古代的中医学家对于癌症有着不同的叫法。例如在宋朝时期,太医院所编撰的《圣济总录》中,就将人体腹内的恶性肿瘤称作癥瘕。明朝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陈实功把“唇癌”称之为“茧唇”。而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又将人体的恶性肿瘤称之为“失营”或者“失荣”,象征着患有癌症之人,最后慢慢失去荣光。
所以,并不是说古代人就没有癌症,恶性肿瘤一直都存在,也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知道现在还没有被攻克。关于癌症的称呼,每一个历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叫法,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