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正值疫情来势汹汹,老张是公司的业务骨干,频繁出差,看着手机上因为“阳了”被隔离起来的新闻,老张心里瘆的慌,就怕自己哪天突然“中招”,被强行带走,跟一群“小洋人”住在一起,谁知道会不会小命不保。
于是,老张花69元在支付宝上买了一份“新冠险”,保障期为一年,由太平财险浙江分公司承保。
老张心里总算踏实了,他心想,即使中招,经济上起码不用焦头烂额。
老张平常防护措施很到位,所以一直没有感染,老张几乎快忘记买保险这回事了。但年年底,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许多人开始感染新冠病毒。
年12月老张突然发现自己发热,咽喉疼痛,全身无力,医院检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肺部有感染,需要住院治疗。
这时候,老张才想起自己曾经购买过太平财险的“新冠险”,于是,赶紧打电话报案,接电话的客服人员告诉老张,随后会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老张,核实具体情况。
谁知道,等了三天,依然没有人联系老张,老张只能再次打电话给太平财险的客服,谁知道,客服支支吾吾说,许多工作人员也感染了新冠,无法正常工作,自己会向领导反映此事。
老张只好再次等待,一周过去了,仍然没有等到保险公司的结果。
随后,老张再次拨打客服电话,客服给了老张工作人员的电话,可是,老张拨了30多次,却始无人接听。
老张只好打投诉电话,投诉后很快有人联系了老张,告知老张将相关材料邮寄到保险公司,老张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将病历材料邮寄到杭州公司。
老张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老张急坏了,再次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询问理赔情况。
工作人员却说:“国家防控政策有变”,不能赔偿。
老张思来想去,觉得吃了哑巴亏,当时买保险时,合同里说的很清楚,只要确诊,就给住院补贴,于是,老张一纸诉状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保险公司在主流媒体上赔礼道歉。
收到老张的起诉书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老张,表示愿意和老张调解,私下赔偿一部分,但不进行赔礼道歉。
老张一听就火冒三丈,保险公司只赔偿合同约定金额的一半,还拒绝道歉,老张当然不干,坚持要起诉到底。
谁曾想,保险公司也不示弱,要和老张斗到底。
保险公司先是通过身份证号查到老张户籍地为江苏省,向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但其实老张4年前就将户口迁出,保险公司的异议被法院驳回,可这样一拖,案件审理就延期一个多月。
接着,保险公司又委托相关部门找到老张的单位,让单位领导劝说老张撤诉,并以“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理由威胁老张。
老张对保险公司的行为大失所望,坚决要求保险公司赔礼道歉,并一分不少地进行理赔。
截至目前,该案已经开庭,但未正式判决,根据同类案例的裁判情况,法院支持了投保人的诉求。
保险,本来就是保的不确定性,作为保险公司,在推出保险产品时就应该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不能有利可图时,趋之若鹜,一窝蜂地推出产品,占尽红利,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情况时,就推诿扯皮,想方设法拒绝赔偿,这样如何保障普通百姓的利益?
保险公司本就是因服务广大投保人而存在的行业,如果失去了服务的本性,无异于舍本逐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让“理赔难”变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