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是所有艺术形式当中,最真实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生生》这部纪录片更是如此,真实,简单直接的记录了癌症患者的真实生活。
第一集的《生生》没有太多的煽情,甚至于看到最后,没有眼泪,没有分别。但是就是因为如此,给观众的感受就像是末日来临前的黑暗,安静,寂寥。
幸与不幸
这个坐在病床上扎着麻花辫的三个女孩,元春、凯瑜和杨静,像三个闺蜜一样的互相聊着天,如果不是穿着病号服,谁都分辨不出来这是三个刚刚确诊乳腺癌的患者,她们扎着麻花辫,调侃着自己的病情。
“我们就是压力太大了,才有的这个病。”说着,三个女孩笑了,虽然不负少女时期的青涩,但是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在少女时期的模样。
元春,36岁,一副黑框眼镜,不太出众的外表,但是却总是带着微笑,普通得像你我身边撒肩而过的路人,当她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之后她总是会鼓励自己,内心也期盼着幸运地出现。
元春后来查出癌细胞有转移,医院的等候厅里微笑的调侃道,“你说,这转移到哪里了呢?”长时间的化疗还是没能让元春幸运一些,但是看着元春乐观的样子,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凯瑜无疑是幸运的,她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深知癌症如果转移会是什么结果,所以她把自己的后事,包括孩子和丈夫以后该怎么办都已经安排妥当,幸运地是癌细胞没有转移,一点都没有。
这无疑是癌症患者最好的消息了。
“考试成功了,考了90分以上。”
听到这句话的凯瑜终于笑了,这次的笑是发自内心,终于踏实地笑,不再是苦中作乐,幸运的她不需要化疗,她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少年的愿望
少年时期的我们总是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和愿望,它们都是天马行空,都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但是16岁的秋园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没手没脚”。
秋园是骨肉瘤患者,这样的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锯腿,防止癌细胞扩散。但是,对于16岁的秋园来说,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要失去一条腿吗?他不甘心,也不想面对,但是不锯腿,就面临着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
他该怎么办?
这是思诺一家,思诺和秋园一样都是骨肉瘤的患者,查出骨肉瘤的时候,思诺才不到11岁,思诺妈妈当时的想法就是“保腿”。
经过几年的治疗,思诺的腿在这几年里算是保住了,但是却抬不起来。就这样思诺迎来了第29次住院,她也没想到这第29次来得这么快。
这副铁架就这样钉在了思诺的骨头里,为的就是防止新生的骨头不长歪,这是保腿的最好的办法,虽然这样做伤口很容易感染发炎,但是总比没腿了强,思诺总是在腿上盖着些东西,她害怕别人闻到伤口发出的阵阵味道。
就算是如此,思诺的腿也在去年起就不再长了,说到这的思诺妈妈,哽咽的停止了谈话。
少年们在最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承受这样的艰难和困苦,让人不禁难受了起来。
太远不会辜负每个人
“太远是不会辜负每个人的。”这句话出自元春,元春这个略带诗意的名字,说了一句令我盈眶的话。
说这句话的元春正在病房外等待着结果,我们从她的脸上看到了疲惫,看到了病态,看到了岁月,但是也看到了最耀眼的光芒,那是希望。
不论是患骨癌的少年,还是患乳腺癌的女孩,他们都是勇敢的面对自己苦难的人生,他们拒绝悲伤,拒绝同情,用最阳光最坚强最乐观的样子调侃着命运带给他们的难关。
是的,阳光对每个人都公平,你看看太阳出来的时候,树叶上,海面上,山上,到处都是,所以别哭,前面一定会有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