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人反应,接到电话后会停顿不到1秒左右,然后是温柔的“客服”推销声音。如果遇到上述情形,十有八九是碰上了今年3·15晚会提到的“电话推销机器人”。这些所谓的“声音”来源于专门拨打骚扰电话的“智能机器人”,它们不吃不喝,一天拨出近个骚扰电话!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它们“盯上”了?一般可以看这几个方面↓
1电话接通后停顿不自然
一般我们接通电话后会问“谁啊”?问完之后,如果“对方”有明显停顿,然后才开始进入对话,那十有八九是碰上了电话推销机器人。
2“对方”声音过于甜美或标准
这些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在配音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被赋予甜美、温柔等特征,大部分“讲话”字正腔圆,乍一听还以为是电视主持人打来的电话。
3声音感觉很空旷或者有顿挫感
市面上有很多的电话推销机器人,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技术,在声音处理上,还比较的“原始”,一听就感觉是机器人在念台词。当然,录音的效果也很明显,感觉像在旷野中呼喊。
4显示为不常用的号码段
如果来电号码的前三位为不常见类别,那么推销电话的几率就会更大。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个防高频骚扰电话的方法中国移动的用户可以通过编辑“KTFSR”发送到来开启防护效果是这样的↓
除了通过专业的方式来防护
日常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降低被骚扰几率
日常如何防范信息被泄露
这里有几条小建议:
1.网上留信息要小心
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收入情况等敏感信息,在网上填报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
2.网站、APP名要看仔细
很多山寨的网站、APP会在文字上做文章,通过一些看着近似或者欺骗性极强的表述,来混淆视听,让人误以为是官方的。如果涉及到敏感信息填报,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3.软件授权要慎重
安装应用软件时,会被提醒“需要授权”。这些授权内容,有的是需要使用手机麦克风、相机、定位等,有些也会提示需要调取通讯录或者使用一些涉及敏感信息的权限。如果授权要求与软件使用南辕北辙,就要留心!
4.公共WiFi要谨慎
今年3·15曝光的“探针盒子”就是通过在公共场所,利用手机WiFi窃取信息。要预防,除了关闭手机WiFi外,平时在选择公共WiFi时也要格外的留心。在进行手机支付、银行操作的时候,尽量使用手机自带的网络。同时,对于免费的WiFi,一定要谨慎连接。
注:图一来源于“视觉中国”,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视觉中国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