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回顾中国第一个办手机号的人,当年号码随便
TUhjnbcbe - 2024/10/18 17:12:00

当下的中国,上至70岁长者,下至14岁孩童,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或“小天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结果,然而,曾经的中国还在依靠电报、传真等,速度慢、限制多,彼此间交流多有不便。

中国第一笔通信业务,还要追溯到年,那一年广州市邮电局引进了第一批大哥大,数量仅台。那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呢?他又选择了怎样的号码呢?拥有“大哥大”的他将开启怎样的人生呢?

首位办手机号的人不选01选88

年11月21日,广州市邮电局刚刚打开大门,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

平时这个时候业务并不多,没想到的是,门口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等待许久,这让业务员非常诧异。

更惊讶的是,这个小伙子一看到业务员,便急忙问道“移动手机可以卖了吗?”听了这话,业务员当场转变了态度,礼貌地说道“这批移动手机刚刚收到,目前还没有公开销售,这边帮您问下领导,请稍等片刻。”

或许你会困惑,不就是一个手机,有什么大不了的,还让业务员如此吃惊?的确,放在当下,即便是最新版手机的预售,也不过是排长队、黄牛倒卖,终究是能买到的,只不过是时间先后的问题。但是,那可是年,中国从来没有移动手机,广州市邮电局的首次试水,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它的买家都不是一般人,资金实力要非常强。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说,这批移动手机只能用“天价”二字来形容,能够购买的人非富即贵,必须谨慎对待。而眼前的小伙子如此年轻,看年龄不过二十多岁,竟然提前获得消息并前来购买,其财富实力不容小觑。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叫做徐峰,是一个海鲜商人,此前曾经在香港见过大哥大,一直想要拥有一个,苦于购买途径有限。在此之前曾经多次打听“大哥大”,然而要是没有移动通信覆盖,“大哥大”只是一件摆设,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徐峰只好作罢,将“大哥大”藏在心中。

幸运的是,徐峰的等待迎来了转机,年赶上广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邮电局工作的亲戚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六运会结束以后,广州将有部移动手机要卖。

听到这个消息后,徐峰激动地一夜没睡,早早地赶到邮电局,想要提前预定。这批“大哥大”他志在必得,无论花多少钱一定要拿下。

早上的邮电局人并不多,徐峰站在大厅内来回踱步,一边盯着业务员向领导请示的方向,一边盘算着拿到号码后的便捷程度,紧张、激动两种情绪同时涌来,久久不能平息。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业务员再次出现在徐峰眼前,并带来一个好消息。业务员拿出一张“广州地区移动电话申请表”,对徐峰说道,“让您久等了,现在可以办理第一笔移动电话”。

徐峰仔细聆听业务员的话,按照要求进行填表,其他内容很快就填完了,唯独空下了电话号码。

选号可是大事,徐峰开始纠结了,究竟怎样的数字才能配得上他。业务员继续介绍道,手机号码按照“区号和编号”组成的6位数字,广东区号是“”,前四位数字是固定不变的。此次总共采购了部手机,编号从01-99,由于是第一个办手机号码的人,编号没有限制,可以任意选择。

业务员也贴心地给了建议,“既然是第一个办理的,不如选择01,争当第一,简单好记。”徐峰摇摇头,“办号码主要是为了方便,又不是为了攀比,01不适合,太出风头,我再想一想。”

没过一会儿,徐峰就选好了号码“88”,电话号码为“88”,并跟业务员解释道,“毕竟是生意人,好彩头才是关键,预祝我一路发财。”

除了选号,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定价。因为还没有公开销售,这批“大哥大”还没有正式定价,原本准备迟点再办理,但徐峰担心被抢光,直接拿出了一张2万块的支票,诚恳地跟业务员说“今天一定要办成,等定好价格再多退少补。”

就这样,广州市邮电局办理了首笔移动电话业务,徐峰成为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

公开资料显示,这批“大哥大”定价非常高,光手机就要1.2万,此外还有6千元安装费和元月租。即便放在现在,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年的徐峰却毫不犹豫地拿下了。

按照当时的物价,2万元可以买来一辆进口的丰田货车。而“大哥大”这个稀罕物体积小,看上去很普通,但对于徐峰来说,却是一个致富神器。

首批“大哥大”销售较为缓慢,除了少部分人主动前来购买,大多数情况下无人问津。而背后的原因在于,“大哥大”实在太贵了,很多人不看好它的性价比。

海鲜不“鲜”?“大哥大”力挽狂澜

徐峰虽然年轻,但四处闯荡、见多识广。回广州之前,他去过香港等地,那边商人拿着“大哥大”自由沟通的样子,让他嗅到了商机。相较于家庭电话,“大哥大”能跟着人走,时时通话非常方便,比电报沟通效果好太多。

对于“大哥大”的用途他非常清楚,业务办理完成后,他第一时间拨打了办公室的座机。当那头传来清晰的声音时,徐峰激动地说道“太好了,踏上发财之路”。

一个“大哥大”,怎么能跟发财挂上钩呢?这还要从徐峰的生意说起。

徐峰是海鲜商人,开了一家“南海渔村”,专门招待各大老板,正如店名一般就是要用新鲜的海鲜来招待老板们。

要知道客户都是各大老板或者港澳同胞,嘴巴非常叼,只有最新鲜的食材才能留住客人。广州海鲜生意竞争压力非常大,餐饮不仅要物美价廉,还要新鲜可口,缺少一样都很容易失去老顾客。

伴随着餐饮业务的增多,徐峰的“南海渔村”凭借新鲜的食材赚足了口碑,成为众多老板点名要去的海鲜店。不少广州本地人在宴请好友的时候,也会选择“南海渔村”,认为它足够高端、气派。

不过,“南海渔村”每天的单量不确定,海鲜数量很难提前准备。有时候用餐的老板多了,海鲜供应不少,未免扫兴;有时候海鲜储备多了,第二天就不新鲜了,为了留住客户,剩下的海鲜只能处理掉,带来不必要的亏损。

而这一切的问题,症结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南海渔村”与海鲜商贩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无法第一时间获得新鲜的食材,只能提前预定。而来用餐的老板大多直接来,不存在提前预约,不到就餐时刻很难预估实际的需求量。

在当时,别说手机了,连固定的家庭电话都不是人人都有,电话沟通只能说天方夜谭。

徐峰每次进货只能通过电报,等当地邮电局收到消息后再派人去渔村传递消息,一来二去时间就耽搁了。要不食材清单还没送到渔民手上就已过时了,要不海鲜运来时用餐人数变了形成积压,砸在手上的事情是常有的。

这让徐峰非常苦恼,要想“南海渔村”进一步壮大,打破信息壁垒迫在眉睫。徐峰明白,完全倚靠电报来沟通,只会是死路一条,迟早会被餐饮巨头淹没,而一切的转机,就在“大哥大”。

拿到“大哥大”后,徐峰用最短的时间跑遍了生意场上的相关人员,一一留下电话号码。

徐峰先跑到海鲜供应商那边,把每一个商贩的电话留了下来,便嘱咐道以后用大哥大进货,若是缺货或价格变动,及时联系。

渐渐地,商贩们也熟悉了这种新型进货方式,会有意识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顾中国第一个办手机号的人,当年号码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