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每天接多少骚扰电话13部门联合来收拾它
TUhjnbcbe - 2024/5/14 17:03:00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373.html

近日,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3个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自年7月起开展专项行动,为期一年半,重点整治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确提出,对金融类电话营销,售房租房电话营销,医疗机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电话营销,人力资源服务、旅游等行业的电话营销,这四大重点行业商业营销行为进行规范。

你原来有没有碰到过这类骚扰电话呢,“我们刚推出一个楼盘,考虑一下吗”、“需要贷款吗?”“我们保健品工厂直销”,不难预测,未来这类骚扰电话将减少。

以医疗机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电话营销为例,《方案》指出,加强对涉嫌违法违规开展电话营销的医疗机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规范母婴保健、医疗美容等医疗行为以及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管理这么严格,那以后是不是就不能给用户打营销电话了?

《方案》指出,开展商业营销外呼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建立用户白名单并留存相关依据资料,规范外呼时段、行为等,不得对用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不得继续向其发起呼叫。

如果明确拒接了,还接到骚扰电话怎么办,不要担心,举报渠道将在多个途径上建立。

《方案》指出,首先要提供举报渠道,包括电话、网站、手机应用等多途径,并将群众举报线索通报各相关主管部门。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基础电信企业的配合,那基础电信企业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谁接入谁负责”,基础电信企业严格语音线路和“95”“96”“”等码号资源的用户资质审查,规范资源使用。

还要定期排查语音中继、互联网专线接入,杜绝违规使用线路资源的行为,严禁为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提供线路资源和业务接入。

另外,要加强电话用户合同约束,对拨打骚扰电话的用户,应依据协议约定进行处置和违约责任追究,涉及违法违规的,要及时报相关主管部门。

对此,记者联系了三大运营商,有运营商表示,“暂无详细回应,但会坚决贯彻国家有关要求。”

做到这些不容易,自然离不开技术手段。

尤其是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不少“黑科技”,可以改变来电显示的号码,用户收到后感觉像是一个很“正经”的号码,不由自主就接听了。

但以后,这这种方式或失效。《方案》指出,会全面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其中就包括,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通话溯源。

具体是指,基础电信企业要严格规范企业客户可以使用的号段范围,严禁利用透传技术虚拟主叫号码或自行修改主叫号码,对未通过鉴权的呼叫一律进行拦截。留存通信数据,配合做好通话溯源倒查工作。

另外,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强骚扰电话拦截配套技术系统建设,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加强以“+86”开头的虚假号码境外来电拦截,做好不规范主叫号码和“响一声”“呼死你”等骚扰电话的甄别和拦截。

未来,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相关互联网企业应通过短信、闪信、应用软件等方式为手机提供疑似骚扰电话标注、拦截和风险防控警示服务。

实际上,目前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在做骚扰电话标记、预警工作了。手机卫士给中新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全年共拦截骚扰电话.9亿次,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98.5亿条。

而具体拦截、标注、预警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应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光有技术还不行,《方案》明确,会在源头上打击信息泄露行为,集中侦破一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

依法严厉打击各行政机关和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物业、物流、寄递等重点单位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还会集中侦破一批利用电话实施诈骗、敲诈勒索、虚假广告宣传等违法犯罪案件。

各部门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完)

整治骚扰电话,让民众耳边清清静静

当商家漫天撒网,随意向不确定客体灌输商业信息时,当消费者明知不妥但完全无力拒绝时,这样的电话轰炸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新京报报道,工信部等13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年7月起至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

当下,在即时互联互通的语境下,手机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与此同时,民众也每每苦于骚扰电话的无休止、花式折磨。

过去,尽管有关方面屡次表示将加大治理力度、规范通信秩序,但现实的看,民众正常生活被干扰的情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不仅如此,不少人还身受更严重的侵害,被骗钱骗物等。

凡此种种,确需有更严厉的措施与路径。

从类别看,商业营销类仍属于电话骚扰的主要领域。中国互联网协会举报中心公布的情况月报可为佐证,在今年6月份共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4.5万件次中,其中内容为贷款理财类、违规催收类和房产中介类的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0.8%、18.5%和11.2%。三者均属商业信息,合计占比超六成。

此前,也有意见认为,对于商业推销而言,应因人而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一个营销电话,你认为是骚扰,但对某些人来说却是实用信息,怎能一竿子打死?

其实,这不过是为骚扰张目的狡辩而已。当商家漫天撒网,随意向不确定客体灌输商业信息时,当消费者明知不妥但完全无力拒绝时,这样的电话轰炸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治理主体看,电信运营商难辞其咎。无须讳言,在打击骚扰电话上,运营商表现得不偏不倚,“宽容”得很,而据央视、新华社此前报道,有运营商公然为各种骚扰电话开绿灯,甚至向客户提供非法号码资源。此种逐利行为,也使得骚扰电话屡治不绝。

此番治理行动明确要求,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谓对症下药,切中肯綮。

此外,惩治力度的加大也让人对整治行动充满信心。比如,方案提出,严禁在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仍向其拨打营销电话,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予以行政处罚。这一举措,使得责任追溯成为可能,从而有可能从源头上杜绝营销电话扰民。

一个健康的社会,当然不会、也不应该拒绝商业信息的发布与推广,但前提必须是消费者的同意。如果无视法律,非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大水漫灌,最终伤害的仍是民众的耐心和信任。

说到底,整治骚扰电话牵涉到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这既是骚扰电话难以根治的原因,也是治理的希望所在。这次13个部门联合整治,各个环节配合,可谓空前,相信也是为了彻底根治。

实际上,也惟其多个责任主体都能切实负起责任来,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市场主体强化自律,普通消费者强化维权意识、较真意识,则治理的链条才会成为闭环,也才能更好保护消费者利益。(据中新网、新京报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每天接多少骚扰电话13部门联合来收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