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女子婚后遭丈夫暴虐,千里复仇八年前夺身之
TUhjnbcbe - 2024/5/13 17:09:00
根治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xinqinggushi/36941.html

导语:这桩命案,曾经在武汉引起过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一段时间里,街谈巷议,众说纷纭。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再经过一次次的增补、删削和描绘,使案件愈发蒙上了—层神秘的色彩。然而这案件的内情究竟怎样,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多年,至今仍鲜为人知。

她侧力挤过狭窄的车厢甬道,在列车的中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刚刚坐稳,发车的铃声便响了起来。随着汽笛粗闷的长鸣,伴着送行人群的美好祝愿,这列开往太原的列车,缓缓地驶出了车站。她长长地呼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桩艰巨而重大的使命,虽然身体疲愈不堪,但她的心灵却似祥林嫂捐过“门槛”一般,感到无比欣慰和超脱。

列车在广表的原野上奔驰,谁知道下一站该是什么地方?

她仰靠在座位上,望着窗外渐渐倒去的景物,那段试图从脑海中抹去的记忆又被搅动起来……

年12月18日晚7时30分,位于武汉市繁华地区的明华烧麦馆里走出一对中年男女,左边的那个男人像是醉了酒,他的脸色惨白,嘴边还挂着刚刚呕吐过的痕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身体单薄的女人搀扶着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他们只好在餐馆东侧寻个台阶坐下,女人把一件大衣给他披在身上,又弯腰拾起他掉在地上的帽子。

“我好难受……”他抓住女人的手,她明显地感觉到他的手在抽搐。女人惶惶地四面张望。

“喂,他怎么了?”两个路过此处的小伙子瞧着有点不对劲,走过来询问。

“喝了点酒,可能……有毒。”他说话时呼吸十分费力。

“等一会儿……”热心肠的男青年扭身欲去马路上拦车。

“我去打个电话。”女人急匆匆说完这句话,径自向西走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女人一直没有返回。两名小伙子只得连抬带架,把这个神志不清医院。

8点25分,他被推进急诊室,这时,他的双侧瞳孔开始散大,已经呼之无应。十五分钟后,呼吸也停止了,医护人员紧急动员起来,对这名生命垂危的男子全力进行救治。浓烈的氰化物经消化道深深地溶入他的体内,已有一个多小时。晚期中毒的症象相继出现。尽管这里具有堪称一流的抢救设施,尽管这里云集着技术高超的医师,但都没能够使他再度醒来。次日晨3时55分,医护人员遗憾地撤除了全部抢救器械,他的全身罩上了一幅洁白的床单。

死者的身份很快被查清,他叫李成,37岁,武汉市某工厂保卫科一名干部。

查清李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并不困难,有着丰富经验的法医通过尸体解剖,作出了科学的结论。可是他到底因何猝死,却着实令人费解。据他的领导和周围同志回忆,李成死前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他是个性格开朗、能够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他多年保卫工作,经历过不少的波折和磨难,但都没能把他摧垮,在事业一帆风顺,家庭和美幸福的今天,他绝不可能去自杀。若是他杀,凶手又是什么人呢?

侦破小组很快成立起来。经过初步侦查,他们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医院的两个年轻人通过回忆,向侦查人员勾勒了那个女人的大致轮廓,从她的衣着、相貌,特别是几句简短对话中带出的口音,他们肯定地判断这是个外地女人,年纪约在三十岁以下。

明华烧麦馆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紧张,他们努力要使公安人员相信,餐馆里卖的酒绝对没有问题,一番声明后,他们也隐约地回忆起,是有个女人在陪着那个中年男子喝酒。

工厂保卫科值班室的同事清楚地记得,18日这天曾有个未报姓名的女人来过三次电话找李成……

这是个怎样的女人?她与李的死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在李死前多次出现,死后人突然销声诺迹?

武汉市——这里的常住人口几百万,来这里公干、旅游、打工的流动人口日平均也有无数,如此茫茫人海之中,找寻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无异于大海里捞针。公安机关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决定对市内重点地区旅店进行彻底地清查。清查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可是要将重点地区大大小小的旅店中18日、19日的住宿人员统统查一遍,这巨大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旅店一家接一家地被排除。侦查小组的同志个个心急如焚,难道是侦查方向错了?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是准确无误的。最后一批调查结果送来了,其中的一份登记引起侦查人员极大兴趣。

山西某医学院来京人员魏雅,女,27岁,18日来汉住进本市西街旅馆,19日晨退房、魏对同室人说准备到同济医学院同学家住宿。根据服务员的介绍,魏的身高、衣着极像明华烧麦馆前走掉的那个女人。公安人员在魏的名字下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侦查工作有了进展,侦查员们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们不顾疲劳,乘胜追击、几名侦查员乘车来到同济医学院,查询是否有人认识魏雅这个人,很快地,他们就摸清了情况,果然有魏的一个女同学。她证实魏在山西某医学院毕业后,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不过最近她们根本没有见过面。“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那可是个本分的人啊!”她望着面前的警察,末尾又颇富感情地缀上这么一句。

就在侦查人员四处查访之际,各项科学技术检验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一份份报告,一张张鉴定结论,送到了侦查人员的面前,他们对掌握在手中的大量证据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论证后,将魏雅列为重大嫌疑人。

确定一个人是否犯罪,特别是重大刑事犯罪,是件非常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它意味着犯罪者将要承担的是极其沉重的法律责任,侦查员们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在对这起案件的外围情况,包括每一个细节,认真调查核证后,他们又着手进行最后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

12月24日上午9时,山西省某医学院的教师楼前一辆挂着窗帘的汽车,静悄悄地停靠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车子里坐着武汉市公安局的侦查人员和专程从武汉赶来进行指认的男青年,他们向前伏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大楼的出口。

不一会儿,四名女青年从楼内鱼贯而出。她们轻松地闲谈着,走上楼前的一条柏油路,谁也没有觉察到,那射向她们的双双锐利目光。女青年一个个走过,车内的男青年突然低声惊叫,他认出走在后边的那个正是12月18日晚在明华烧麦馆附近消失的女人。车内所有人的日光都集中到她的身上,这个人就是魏雅。

当日下午,魏雅下班路上,几名身穿制服的公安人员出现在她面前。她微微一怔,只一瞬,她的表情又变得非常的平静。

太原市公安局看守所内,对魏的第一次讯问在这里进行。无须怎么费力,她便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经过。

明华烧麦馆里,李成买黑啤酒和冷拼盘,转身又去柜台前端烧麦。就在这时,她迅速地从大衣口袋中取出个小纸包,将包内的0.3克氰化钾倒入自己的酒杯,并用筷子揽匀。李成端着烧麦回来了,她假称不能喝酒,将自己杯中的酒倒入了李的酒杯。李丝毫没有觉察,他端起了酒杯,喝了一大口,“怎么有股子铁锈味?”他微微皱了下眉头。他只喝了这口,然而这一口足以夺去一个中年汉子的生命。李的腹中感觉不适,跑到厕所里呕吐,回来时,他的嘴边残留着血色分泌物。公安人员的神经是敏感的,他意识到酒有问题,但一点也不怀疑对面坐着的她。她搀扶着他走出了餐馆……

“李成死了。”魏雅从提审人员口里得知了这消息,她并不显得怎么惊讶,只是将头更深地低下,0.3克的剂量,足以置人于死地,在她离开时,李开始抽搐,这已是三期中毒反应,绝无生还的可能,这一点她心里是清楚的。因为她是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当时的中国能够考取大学不容易,能够考取医学专业的大学就更难,那高比例的淘汰率,那竞争的激烈,人所共知。有人形容上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把每年七月的考季,比作一股黑色的风暴,多少个家长眼巴巴地盼望着子女能考入大学,多少个孩子在高等学府狭窄的门前奋力拼争……

魏雅是个幸运儿。一次次竞争,她都以扎实的功底和勤奋的精神,所向披靡,获得成功。十九岁那年,她考入山西省某医学院,经过五年大学深造,获得一纸烫金的学士证书。三百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她被择优留校,任药学系助教。

可是,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却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杀人犯。是生活改变了它寻常的规律,还是她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倒错?否则,她为什么会突然间抛弃这一切,采取那样恶毒的手段,去与庄严的国法相抗衡呢?这一切,令人费解,促人思索……

年,魏雅从云南思茅来到山西省某市铁路子弟学校读高中。那年她才满17岁,与许许多多的纯情少女没有什么不同,她也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

魏的全家都居住在云南,在该市她没有更多的亲友,就只有她的兄、姐。姐姐在厂里当干部,终日忙得不可开交。哥哥的工作又是四处奔波。虽然,这里是魏家的祖籍,可常常住在这里的就只有她一个人。

魏雅是个学习用功,又恪守本分的姑娘。除了读书,她似乎没有更多的嗜好,她很少与外人接触,就连邻居中的许多人,对她也不甚了解。

远离父母,出门在外,不能没有几个熟人、朋友。于是,魏雅的哥哥结交了几位朋友,李成便是其中的一个。他曾请李到家里吃过几次饭。当时的李成还是个“独身贵族”,没家没业一身轻松。为回报人家的盛情,李也请过他兄妹去看电影,并带他们家里做过客……就这样,一来二去,李与魏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魏雅尊敬他,一直把李成当作可信赖的大哥哥看待。

据魏雅被捕后供述:年10月的一天中午,她偶然路过李的工作单位,顺便进去看看。李告诉她,晚上要去她家借本书,她点头同意。当晚九点多钟,李果然来了,取罢书,魏送他到院门口,李突然从后面抱住她亲吻,她挣脱了。她知道李很喜欢她,但她的心里怕极了。过了几天,魏雅居住的村里演电影,李找到她,在魏的房间里,李成对她拥抱、亲吻,在他的求磨下,她同意了,于是发生了关系……

年魏雅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医学院。

年李成调到武汉某化工厂保卫科工作。

如果魏雅在数年后,不遇到那一系列的坎坷和非难,如果魏雅能挣脱桎梏自己的那张无形的网,事件的发展恐怕不会是眼下这般结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兴许会渐渐淡忘这段过去的日子,他们也极有可能会把这个秘密深埋在心底,作为人生路上的一个“插曲”默默地记取,永远不为人知。

可是,生活是严酷的,这非人们所期望的那种样子。

魏雅在大学读书期间,与同学赵志强建立了恋爱关系。魏是个看重感情的人,赵志强爱她爱得深,她越为不能献给心爱的人一个圣洁的处女之身而感到内疚,赵志强热烈的爱,抚慰了她有过创伤的心灵,赵志强的信誉旦旦,坚定了她吐露真情的信心。尽管难以启齿,还是如实地对他“坦白”了自己的失身经过。也许被热恋冲昏了头脑,也许为女友的真诚打动,虽然最初他的心猛烈地震颤了一下,很快地赵又显出不介意的神情,对魏是一番体贴和温存,魏雅被感动了。不知该如何回报赵对她的恩泽。

如醉如痴的恋季过去。年他们领取了结婚证。

魏雅结婚后,时常告诚自己,要以十倍的努力去回报丈夫,要以百倍的努力去弥补过错。为了丈夫,她简直到了可以牺牲一切的地步:考研究生的机会,她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令人眼热心跳的去德国、美国进修的机会,她不屑一顾;为了将丈夫从较远的分配地点调回来,她四处奔波哀告求情,直到他如愿以偿……

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唯一的愿望是能换取丈夫的信任和尊重,赎回自己的过错。然而她的愿望没能实现,冷峻的现实将她的渴求击得粉碎,这是她所没有料到的。

婚后不久,赵志强的思想产生了急剧的起伏,热恋中的海誓山盟,对心上人的一次次表白,似乎变得遥远了,逐渐地在他的心中淡忘。代之而来的是精神上无法解脱的困扰。他的心灵世界里,一种长期沉睡的东西在苏醒、在升腾,搅扰得他一刻都不能安宁。对妻子的过去,他突然变得不能容忍。对于妻子,他开始是厌恶,继而是无端怀疑,直至从精神到肉体上折磨她……

下面仅介绍魏雅婚后生活的两个小片段,或许会对大家理解魏雅最终的极端行为,有所帮助。

魏雅已是二十六岁年纪,每当见到同学同事的小宝宝,她都喜欢的不得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爱那纯洁的小生命。她多么希望有一天能有个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女人,这也许是对丈夫再可怜不过的一点要求。当她与丈夫商量这件事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你不配当母亲,即使有了孩子,你也教育不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缺陷。”直至被捕,魏雅也没敢违抗丈夫的旨意,始终采取着严格的避孕措施。

一次,魏给学生上课,中午提前半小时到学校备课。赵志强生出了疑心,他严厉地追问此事,虽然弄清了原由,可又以事先未请示为借口,痛打了魏一顿,并罚她下跪,还声言,只有这样才能记住。

一次次的辱骂,一次次的痛打,婚后不长时间、这类事她至少经历过二十次以上。她的身上常常带着红肿和伤痕。她的大腿两侧,被铁钩子打得满是血印……与魏雅同室工作的同志,常常发现她脸上、身上有伤,问及,她搪塞说是走路不小心碰的。她的泪在往肚子里流。一起生活的女同事,发觉她从不愿与别人一道进浴室洗澡,她怕的是那道道血痕被人看见,那时,她又该怎么向别人解释啊。

魏雅的精神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她却以极大的耐力来忍受,忍受着常人所无法容忍的暴虐。

新婚的生活,对她来说并不是一曲轻松愉快的舞曲,而是一首艰辛悲苦的咏叹调。

她想到过死,想到过远离尘世,她也想到过与赵离异,然而这一切终为她深深的自责所淡化。

在看守所里,她写下过一封交给审判长的长信,那上面这样说:赵志强打我,骂我、苟求我,为什么我对他一直迁就呢?而且还那样深深地爱他?就在于少女时失身的事造成我心灵上的巨大创伤,使我深深的悲伤……赵对我还是真心诚意的,提出和他分手,他不允,而且为此伤心生气,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的,我是他所爱的第一个女性,所以我觉得我的现实对他是很残忍的,我忍受着一切,把这些痛苦作为一种赎罪的方式,来洗练自己的灵魂,牢记过去的教训。

多么可悲的情感,多么奇特的思维逻辑,尽管如此,人们也没有理由去怀疑那片感情的真挚,然而在这真挚感情的背后,也必然地注定一场悲剧的发生,以及她在这场悲剧中要充当的角色。

魏雅义无反顾地走了。她选择了一条极端错误的路,悲剧既源出于李成,她认为应该去找他,从而结束这一切,她觉得面前的路似乎仅有这么一条。

她走了,带着刚刚遭受毒打后的通身血痕走了,她去寻找人生的终点,她去证明自己忏悔的真诚。

随着丈夫精神、肉体上对她的折磨在升级,魏雅的心死灭了,她已不再对什么爱情抱奢望,对丈夫她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仅此而已。可是对李成的怨愤却与日俱增,终于她要行动了。

她在图书馆仔细查阅了药物中毒方面的大量资料,她用巧妙的方法买到了控制十分严格的氰化钾……

她向单位请事假三天,可对家里她说是去公差(丈夫恰巧不在家中).年12月17日,她果敢地乘车来到武汉。虽说行前她早已思谋良久,可毕竟没有一丝一毫的犯罪经验。她留下的蛛丝马迹实在是太多了。行前,她流着泪给丈夫写下了一纸遗书:……再过四个小时,我就要坐上火车,我就要去报仇雪耻了。我该明白了,也明白了,咱们之间是永远不可能幸福的,痛苦永远将你我陪伴。我来世间二十六年,我要说的是我活够了,这样活下去,于双方都无益,我自己去。我想无论我生还是死,它们都同样有分量。强,我就要去了,我多么希望能回来再见你,那怕是挨打。假如我能亲手杀死那个恶棍,我的心就满足了……

她顺利地打听到李的确切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她轻易地博取了他的信任。此后她又趁李毫无戒备将李毒杀。这一切事情做毕,她的内心似乎才取得了一种平衡。

第二天上午,她退掉旅店的房子,连退费都没来得及拿,便匆匆向火车站赶去……

犯罪,尤其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肌体,它与和谐社会相对立,既是社会生活中无法根除的一种疾患,又时时为人们所深恶痛绝。如果说什么人同情犯罪者,无论谁恐怕都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同情罪犯无异于与罪犯同流,什么人甘冒这样的骂名。

然而,魏雅一案在社会上引起的思考和议论,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许多人在议论中高声为她鸣不平;

山西某医学院医学系六十一名毕业生联名致函有关领导机关,对魏雅所受到的严重伤害深表同情,对她的违法行为深感惋惜,希望能给她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并强烈呼呼在保护妇女工作方面,要进一步努力……

法院的审判人员,为了能更为客观公正地判处此案,深入到被告人魏雅原所在单位调查情况,收集反映。法官们在这里召开了几次有方方面面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会上,从鬓发斑白发的老院长、老教授,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几乎异口同声,他们尽请人民法院明察此案来龙去脉,给魏雅留一条生路。

武汉、山西两地的政法机关,在对案件细密分析后,郑重建议人民法院判决时的酌情考虑事件的起因,全面衡量魏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出判死缓为宜的参考意见……

一个寻常的女人,引起这许许多多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婚后遭丈夫暴虐,千里复仇八年前夺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