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是摸清感染来源、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流调工作却被不法分子借机实施新型诈骗手段,广大市民一定要注意。
“我刚刚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我是‘密接者’,但是无论电话号码还是对方的询问信息,我都感觉有问题,不太像流调人员。”9月19日下午,市民赵女士拨打本报热线求助,可能遭遇诈骗。原来,当日下午3点左右,她接到一个“+”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被判定为新冠病*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员,要求张女士马上落实集中隔离措施。
“对方在电话里准确地喊出了我的名字,问我在哪里,我说在单位上班时,他说让我找一个没有人的空旷地方,半小时以后来接我,实施隔离,我当时比较害怕。”赵女士说,“但是,我看电话号码是‘+’开头就有些起疑,质问对方是不是骗子,然后挂断了电话。”
赵女士告诉体记者,半小时后,赵女士没有再次接到该号码的电话,也没有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随后,记者尝试向该号码回拨,显示该号码为空号。了解到赵女士的情况后,记者就如何区分流调电话和诈骗电话联系到市疾控中心和市公安局牡丹分局。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我市流调工作开展会通过疫情防控随访热线—进行,用于疫情防控涉疫风险人员的社会排查和随访,但当流调工作量很大时,流调人员也会用自己的手机拨打电话,但并没有以“+”开头的电话号码。更重要的是,流调人员不会询问与疫情无关的问题,要判定对方是否“密接”,一定会询问旅居史,比如“在某一时间段是否去过某地”,而赵女士接到的电话,对方并未核实此类信息,而且无法正常回拨,大概率是诈骗电话。如果赵女士轻信对方,很有可能会被进一步实施诈骗。
自疫情发生以来,多地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流调电话、流调短信,让人防不胜防。但如果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一律标记为骚扰电话不予理睬,会导致许多真正的流调电话被拒绝接听,给防疫工作造成不便。
究竟要如何辨别流调电话呢?据介绍,流调工作电话随访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公民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现居住地等;
2、健康状况,包括是否发烧、咳嗽,是否已做核酸检测等情况;
3、疫区或涉疫风险区旅居史、经停史;
4、核酸检测事宜,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次数等;
5、其他健康管理要求或疫情防控知识。但不会询问财产、银行卡号等与疫情防控不相关的内容。
警方提醒,防疫工作人员只会打电话向群众核实相关行程情况,期间绝对不会涉及资金钱款、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会要求添加对方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