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朔城教育园地闲话电话
TUhjnbcbe - 2023/10/27 17:48:00

时光进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很低下,其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非常向往的奋斗目标之一,那时候电话还是一个很稀缺的玩意儿,只有公家单位和农村的生产大队才能拥有一部手摇电话,根本进入不了普通百姓家庭,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需亲自跑腿,或是托人捎话,距离远的就写封信,情急之下只能拍电报了,如遇不识字的,想写封信还得找人代写,很不方便。

学大寨那时候,我父亲是生产队会计,由于生产队没有专门的活动室,电话就安装在我们家里,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向公社汇报每天的生产情况,但对村子里的其他人来说,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在我读雁北师专的三年里,苦于没有电话,想与亲朋好友取得联系只能靠书信来往,一分钱一个信封,8分钱一张邮票,三两页信纸,洋洋洒洒,也可解决问题。分隔两地的恋人之间卿卿我我,难得一聚,奈何之中只有凭书信传情,用文字寄托思恋之情,虽不能眉来眼去,搂搂抱抱,倒是也别有一番情趣。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右玉中学教书,学校里的一部电话一般是不能随便让教职工使用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总务主任特别“小气”,为防止教职工使用电话,专门做了个木头匣子将电话锁起来,要不就是将电话的“摇把”随身藏起来,这样可以为学校节省电话费用。记得有一次去县里的一位领导家作客,书柜上的一部手摇电话险些惊掉了我下巴,到底是当大干部的。

到九十年代初期,新的通讯工具逐渐多了起来,就像大哥大传呼机,这在当时是很时尚的,老板们开着吉普车,手拿大哥大,时不时在众人面前炫耀一下,好一个气派,同时程控电话也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九十年代末,我家也终于安装了一部程控电话,其号码是80xx,听起来怪怪的,哈哈,嗒儿嗒儿嗒儿一拔号,电话便通了,常常是有事儿没事儿打个电话,如要办点儿事情就是方便。

进入新世纪,电话开始“泛滥”啦,而且越来越小,无线的那种,品牌繁多,人们叫手机,什么摩托罗拉、飞利浦、三星、苹果、华为、冠*牌、小灵通,翻盖、直板儿、彩屏的,既能通电话,也能发短信,还可以打游戏,手机平时就装在一个特制的皮盒子里,押在裤带上,显得很富贵,你说新不新奇。

而今的信息网络社会里,智能手机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打破了人们的生活规律,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随身之物,上到国家大*方针的实施、下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手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产生的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是不可想像的。打电话仅仅是手机的一个功能,什么聊天购物、转账发包、视频拍照、谈情说爱、直播卖货啦,想在全世界露个脸儿、抖个音啦,你想不到而手机可以办到的名堂实在是太多啦。像我这种发无聊的退休人员有时候兴趣来了还用手机写点文章献献丑。而我家老人,一有空儿就是刷快手,不知道是在笑啥哩。现在不管大叔大妈,帅男靓女,老人小孩儿,人手一部,机不离手,不时尚了再换一部。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开车走路,玩手机的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是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都没有。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手机众揽大世界,多彩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赶上了新时代。

供稿:朔城区五中数学退休教师高文山

编辑:王真云

1
查看完整版本: 朔城教育园地闲话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