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一唱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建*90周年,29日上午,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在重庆奥体中心正式开幕。中共中央*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亲临现场听红歌。据统计,前来参加红歌会开幕式的演员和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重庆,真红!――引自某微博轻音乐重音乐我不懂音乐,曾经有个错误概念:既有轻音乐,就会有重音乐。惹得城里同学笑话:乡下人。我们着实自卑了一番。其实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正如哪些是红歌,怎样划分我也不清楚。但年轻时喜欢听歌不假。那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批优美柔情的歌曲开始流行。《广播歌曲十五首》是听众评选出来的,其中有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歌泪花流》、《绒花》,《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响》,《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歌曲。我们少儿时唱的是革命歌曲,听的是革命样板戏——算是正统的红歌吧。到青年时一听这些流行歌曲,大家着了迷,觉得非常优美,有些正符合青春期的忧伤。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听几遍就会哼几句。热爱音乐(歌曲)就这么简单。有时为了听收音机里的一首歌,全寝室同学都会静静地守到晚上十来点钟,歌曲开始唱,声音就调大,胆大的就跟唱起来――不怕巡夜教师批评。这些流行歌曲有时被演奏,归为“轻音乐”栏目。此时越剧《红楼梦》唱段也兴起来了,软绵绵的,带着感伤的,酥骨的。于是我们把京剧样板戏与许多战斗的冲锋的革命歌曲还有贝多芬的命运英雄交响曲都叫做“重音乐”。后来我们知道那些简单明快,优美动听的乐曲叫轻音乐,相对于古典音乐而言。而当时是相对于“硬强高响”的革命歌曲而言。我还是坚持着轻音乐重音乐的概念。不妨借用一下。于是硬音乐,软音乐,刚乐柔乐,阳乐阴乐,概念乱套。其实,音乐与其他文艺一样,一直在刚与柔,阴与阳,激进与保守之间左右着。此外还在俗与雅,崇高与平凡,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关西大汉手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与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千古左右倾向之间摇摆着,没有定论,也不用定论的。红歌革命歌曲有红歌,却没有白歌蓝歌的。“红歌”在当时就是革命歌曲。我们认为抗日的革命战歌是“大刀向*子们的头上砍去”最有力。正因为是大刀,直接的面对面的才带劲。如果换成现在的“导弹向*子们的阵地飞去”,就感觉飘忽无力,或神秘兮兮。革命就需要暴力,就要有血腥,在当时这个道理谁都会接受;把反动派揍一通,是很有乐趣的事情――我没亲自动手过,但在批斗会上看过,很提气的。革命歌曲不断使我们激动,血液循环加快。当时最红的歌是《国际歌》,让我们热情喷涌,恨不得马上去解放全世界。此外如:冲冲冲,我们是革命的先锋。阶级弟兄快起来,团结,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而且我们同学经常集中起来,把这些“戏”送到田头,送到街头。小学时教师带我们这么做,让田头割稻的农民鼓足干劲割好革命的稻。好似战争年代宣传队让战士们行*听演唱。中学时放假,过春节,大队(村)干部们往往组织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敲锣打鼓搞宣传,我们就这样把自己也不懂的革命感情送给了贫下中农,挣得了不少工分。贫下中农们估计也懂不得多少革命感情,只是乐了一番,歇了一会。当时我们最喜欢的革命歌曲还是《浏阳河》,《南泥湾》,《映山红》。这些歌刚柔相济,别有风味。至于大合唱《我的祖国》,唱到“姑娘好像花一样”,男同学声音就会低下头来,大家你看我我笑你,“君子”起来。于是教师只好把这一节交给女同学唱,而且要求唱到“花一样”的节拍时,女同学们左右两两相倾摇一摇,显得花儿迎风招展一般,实在是标致极了。革命歌曲下“流行”歌曲在流行革命歌曲当时也是相对于“流行”歌曲的。文化控制的那个年代,流行歌曲是不能唱的。革命歌曲底下流行歌曲在涌动。下乡插队知青在偷偷唱什么《青海之歌》,《南京之歌》,《上海之歌》,传达他们思乡的忧郁,偶尔传到我们同学耳中,便记住了。那些资产阶级靡靡之音非常诱人,我们无师自通。此外乡村民间流传着《孟姜女调》,乐调凄凉哀楚。还有要求妻子劝丈夫纳妾的《十劝哥》,算是封建糟粕,但乐调优美。文革时捧秦始皇,评法批儒,封资修文化一概打倒。唱封建歌曲,做皇帝戏是反革命的。我是从编帽缝衣的老太婆,甚至是哪些有文化的地主婆哪里学会的。美的文化,居然从这个“秘密渠道”获得,怪不得我们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最清楚地记得我们私下传唱不知哪儿来的《何日君再来》。这在当时算是“*歌”了。那时是边唱边批判。“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这成什么话?据说日本侵略者把这些歌曲与裸体美女的照片空投到我们国民**队,让他们的意志消沉,失去战斗力。也有说国民**队反投这些到日本侵略者哪里。真假不知,而我们当时非常理解:这些歌曲听了,骨头都会没了,那还会打仗?对自己的*队用红歌振奋精神,对敌人用“*歌”腐蚀其意志,也算是心理战术了。苦的是我们这些无知的少年,我们的异性审美就是伴随着对美女的否定矛盾地开始的。本文已经分页:【1】23赞相关美文阅读:·三千万!有人看它如粪土·读《群英会蒋干中计》所思·“王木匠”忽悠了*绩的低知商·韩寒的《*》与“*”·赏月诗·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美伊海*险擦枪走火
五角大楼称遭遇最严重挑衅·不应对“不学京剧”上纲上线·统战副部长剽窃民女再拷官员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