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接到自己所熟悉的电话,在方便接听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及时接听,在不方便接听时,也会抽空及时回电说明。
然而,当接到的电话是一个陌生号码,或者是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时,许多人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拒绝接听,或者听到声音后马上挂断电话,不再接听。
据资料显示,有人曾以“当有人打电话给你时,在方便接听电话的情况下,你会在第一时间接听吗”为题,对名公司员工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
结果,在被调查的名员工中,居然有97名员工明确表示:对熟人的电话会在第一时间接听,对陌生号码和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会拒绝接听,哪怕是接听了,知道对方是陌生人后,也会很快挂掉电话,拒绝接听。
而在被调查的名员工中,只有3名员工表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听。
调查数据显示,拒绝接听陌生人电话的人数占了被调查人数的97%,而愿意接听陌生人电话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
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拒绝接听陌生人电话的现象,在许多人身上,基本上也是普遍存在。
为印证这一现象,某公司销售经理赵印(化名)专门作过一次试验,结果基本印证了这个事实。
4月27日上午,赵印分别用了5个不同的手机,给自己经常有业务往来的20位客户和10名亲戚朋友打电话联系。
这5个手机都是临时借用5名员工的,赵印从来没用过这些电话号码与客户和亲戚朋友联系过。
结果,在费了一番周折后,只有2位客户和1位朋友接听了他的电话,其余的客户和亲戚朋友,没有一位接听他的电话。
而在这20名客户和10位亲戚朋友中,赵印给每个人至少都打了2次电话。
有的还打了3次,对2位客户和2位亲戚朋友,赵印还对其先后打了4次,但对方均没有接听。
然而,当赵印改用自己的手机,分别与未接听自己电话的18名客户和9位亲戚朋友联系时,居然有17名客户接听了电话。
有一名客户打通电话后没人接听,可2分多钟后,这个客户迅速回了电话,告诉赵印在开着会不方便回电话。
而9名亲戚朋友,在赵印打通电话后,都很快接听赵印的电话。
当赵印问及他们为何不接听之前自己打的电话时,每个人的回答都几乎惊人的相似:“陌生电话我都不接”、“手机上没有显示名字的我不会接听”、“不是熟人打来的电话我一般是不会接听的”。
已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对陌生号码和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会有如此反感情绪,许多人对其会缺乏信任,容易产生疑虑。
也难怪连民警都会提示人们:对陌生号码不要回拨、不要轻易接听,不要回信息,尤其是对陌生链接不要点击,对陌生电话不要轻信。
而这种对陌生号码和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普遍存在“信任危机”,尤其是在许多中、老年人身上,更是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据悉,一方面,是如今的电信诈骗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各种电信诈骗五花八门,不断变换着“花样”,骗取人们的钱财,使许多人禁不住在心理上“自我设防”。
而在这些电话中,有的电话居然还是从国外境外打来的,有的来自港澳台,而有的还是网络虚拟电话,有的电话居然没有归属地,标记为“未知”电话。
因而,不得不让人们对陌生电话产生信任危机,对陌生号码和陌生电话,形成了“高度戒备”和“百倍警惕”的心态。
另一方面,是各种中介的推销和各种催收,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平静的生活,使人不忍其扰,不堪其烦。
在这些电话中,有的明确标记为“中介”、“骚扰”、“诈骗”、“广告”、“房产”、“送餐”等,让人眼花缭乱,心生厌倦。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陌生号码开始反感,一旦接到陌生电话或者看到陌生电话号码,干脆不接听。
乃至于有时本来是熟人打来的电话,由于号码是陌生号码,或者是自己手机里没有收藏的号码,统统来个“一刀切”,一律“排外”,无论对方怎么打电话,也是一概不接听。
而只要对方打来的电话,在自己手机上显示了名字,知道是熟悉的人,才很快接听,在这许多人当中,似乎无形中已形成了一个大家遵守的规矩和欲定俗成的默契。
然而,就是这种“规矩”和“默契”,有时又会因为不接听熟人的电话,而影响工作和与亲戚朋友的正常沟通与联系。
比如,有时原本是熟悉的亲戚朋友,因为对方手机丢失等原因,换了手机号码,如果用新的号码与对方联系,对方将其视为陌生号码,就有可能不接听电话。
这时,有经验的人在对方不接听自己电话的情况下,就会改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