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十大典型案
TUhjnbcbe - 2023/4/4 20:29:00
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杭州互联网法院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在成立五周年之际,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覆盖面广,既涉及银行征信、公共出行服务等传统的个人信息处理领域,也涵盖网购平台向内嵌支付机构提供用户信息、APP自动化推荐应用等新型个人信息处理场景;既包括儿童、平台用户等民事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也及时回应了个人信息的赔偿标准认定、信息主体诉权行使的前置条件等司法疑难问题,对人民法院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之网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案例一

民法典实施后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诉孙某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已高度数字化,个人信息被大规模、自动化地收集和存储的情形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此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变得异常简单,自然人个人信息被滥用甚至侵害的可能性也大幅上升。围绕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非法出售、非法提供、非法利用,俨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非法产业链。其中,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居于上游,而中游、下游滋生出如电信诈骗、金融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以及信息骚扰、网络暴力等社会现象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正式写入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开启了新篇章。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涉及自然人个人的权益保障,同时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属性,在各行各业对个人信息依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必须提升。本案系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的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体现了法律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不特定民事主体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重视,也体现了司法对不特定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路径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创新。

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一审:杭州互联网法院()浙民初号

年2月起,被告孙某以元的价格,将自己从网络购买、互换得到的4万余条含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的个人信息,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十大典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