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昨天分享到一些粉丝的疑惑:为什么催收电话或者短信突然停掉了。
今天再接着讲讲,为什么老罗认为,时不时的催收电话骚扰是好事。
电话是催告的一个重要方式
从效率和成本来讲,电话催告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一个电话,几分钱的成本,能联系到天南地北的人,传递信息,表达诉求。
如果换成别的方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都是不小的投入。
所以逾期之后,接到电话对债务人来讲成本低,对于负债人来讲也是能及时反馈自己状态和诉求的一个方式。
从逾期的处理阶段来讲,电话催告几乎贯穿于逾期的全过程,从逾期的第一天,到起诉的那一刻起。
换句话讲,只要你还能接到催收电话,打给你说"我是XX金融机构委托方的,处理你逾期欠款",就意味着你的债务还没到被起诉的阶段,只要有还款能力,就还可以谈。
此时此刻对你来讲最大的挑战,也就是接到几个态度不好的陌生电话而已。一旦正式立案,准备开庭了,可以协商的空间就非常非常小了。
因为对方即使不协商,或者做做样子,你还是得按照法定的年化24%的利率还款,超过规定期限不还款,法院可以依法冻结你的账户,强行扣款。
如果有证据证明你逃避执行,还有可能遇到刑事犯罪,坐牢的风险。
相比较之下,几通电话,甚至几十通电话,就有那么可怕了。
如果对方电话不停,意味着除了电话,对方就没有其他的催收手段了
越是正规的金融机构,越是不会通过电话骚扰,爆通讯录的方式来打扰你。
一个人一通电话就能搞清楚的事情,有钱就是有钱,没钱就是没钱。哪怕你能从电话上确认对方没有还款意愿,一通电话催不回来,你连着打几十通就能催回来了?
这种方式相比于催收行为,更像是无能催收人员的泄愤行为,违法违规。
所以当你遇到某个金融机构,不停的给你发短信,不停的给你电话,很有可能是因为这家金融机构除了电话短信没有别的方式可以来收回欠款了。他们很有可能因为放贷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敢起诉。
像比较一些金融机构,不少欠款人直呼"佛系"。排除欠款金额太少的情形,只是偶尔打个不痛不痒的电话,"了解"你的情况。
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于冒着违法违规的行为来回收这点欠款。
"大不了就打包起诉。"一位前金融机构内部法务和老罗说。
想想也是,随便搜一搜那些大平台的起诉记录,每个月起诉上千个人。
逾期金额-,逾期时间3个月到2年。
你说到底欠款多少会起诉?逾期多久会起诉?
根本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
即使你看到一个案例,逾期3个月被起诉了,也不意味着你第三个月会被起诉;
即使你看到一个案例,逾期2年都没有被起诉,也不以为这你可以扛过两年不被起诉。
还债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关键不是催收怎么说,而是你真的想好怎么处理这笔债务吗?
老罗遇到不少粉丝上来给老罗讲,催收说了什么,ta说了什么,然后催收怎么说,ta又是怎么回复。。。。。。
说实话,付费咨询的客户,老罗还会耐心解释下。
其他粉丝真的爱莫能助。
无论催收怎么说,你怎么说,最后落到三个问题:
你的债务有减少吗?
你的收入有增加吗?
催收人员有赚到钱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你这样浪费时间感动自己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时不时的催收电话,其实就是时不时鞭策你不要偷懒了,去想办法挣钱的一个鞭子。
确实不舒服,但是这个不舒服是有益处的。
钱是不会睡觉的。
当初无论什么原因,债务滚到现在这个规模,就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意识,也没有人提醒你。
现在逾期了,有人来提醒了,还不收费,这不赚到了吗?
关键是你自己真的计划怎么挣钱,打几份工,每个月攒多少钱,计划多久还清欠款。
比如这个粉丝:
这个粉丝的回答特别有代表性。
每个月挣多少钱,计划攒多少用来还款,多长时间能还清?
如果在协商之前这些都没有想好,就不要着急谈。
协商是还款过程中最简单的环节。
如果你已经攒够了还款的本金,甚至都不用谈,一通电话就可以了。
但是在这之前,有人时不时追在屁股后面"鼓励"你,是一件对你还债很有"帮助"的事。
当然,如果这个"帮助"违反了法律法规,还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