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早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学教育铍4 [复制链接]

1#
同位素

铍(原子质量单位:9.()u)共有1个同位素,其中只有9Be是稳定的。

符号Z(p)N(n)质量(u)半衰期原子核自旋相对丰度相对丰度的变化量5Be.(49)#(1/+)#6Be46.(6)5.0()E-1samp;#91;0.09(6)MeVamp;#9;0+7Be47.(11)5.(6)d/-8Be.(4)67(17)E-18samp;#91;6.8(17)eVamp;#9;0+9Be.(4)稳定/-1.Be.(4)1.51(6)E+6a0+11Be.(7)1.81(8)s1/+1Be.(16)1.49()ms0+1Be.(8)14Be.(14)4.84(10)ms0+15Be.(54)#lt;00ns16Be.(54)#lt;00ns0+17Be.#lt;00ns#(假想粒子)

展开

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折叠编辑本段*理性质

全身性*物。*性的大小,取决于入体途径、不同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实验动物的种类。例如硫酸铍LD50对小鼠经口为mg/kg,静脉注射为0.5mg/kg,腹腔注射为00mg/kg;对大鼠经口为98mg/kg,静脉注射则为7.mg/kg。氧化铍静脉注射的LD,大鼠为11.mg/kg,兔为1_mg/kg,狗则为5_0mg/kg。一般而言,可溶性铍的*性大,难溶性的*性小;静脉注入时*性最大,呼吸道次之,经口及经皮*性最小。

1.急性*性

引起急性或慢性铍中*,与铍化合物的种类有关。例如低温炼制的氧化铍、氢氧化铍等铍盐均能引起急性铍中*。

.慢性*性

含铍的荧光粉及高温炼制的氧化铍则多引起慢性铍中*。国内实验性铍中*的结果表明,除在动物肺脏可见肉芽肿结节外,肝脏普遍出现肝细胞肿胀变性、脂肪变性及小灶性肝细胞坏死等。近年认为,含较量不高的各种铍合金仍可引起铍肺。

.诱变性

化学铍元素对生男育女确有影响。

曾在广东有某一山区的村寨里,前数年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会变成女儿国了吗?有的人求神佛,也济于事。有位风水老者开言道:“地质队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了风水的报应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地质队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在探矿的时候,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扩散了铍的污染,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长时间饮用这种水,而导致生女而不生男。经过治理,情况得到了好转,在“女儿国”里又出生男孩了。

4.致癌性

已知铍能诱发某些动物的恶性肿瘤,如兔的骨肉瘤,大鼠的肺瘤,甚至个别猴的肺癌等。晚近还发现吸入一贯被认为*性不大的绿柱石粉尘后,19只大鼠中有18只出现肺部肿瘤。但至今尚未证实铍对人有致癌作用。

5.致畸性

未见报道。

6.体内转归

铍化合物的主要入体途径为呼吸道。铍不能经完整皮肤侵入;但经创伤表皮入体的铍量比经无创伤表皮要大50倍。经口进入的铍吸收率很低,一般均lt;1%。大部分可溶性铍盐在肠道可形成磷酸盐沉积,不被吸收。吸收后的铍,可能以磷酸铍和氢氧化铍的形式输送。铍能与血液中或淋巴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动物实验表明,铍在体内的分布,视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异。吸入可溶性铍盐(如氟化铍、硫酸铍)时,主要沉积于骨骼系统;而吸入不溶性铍盐(如氧化铍)时,则主要滞留于上呼吸道和肺脏;静脉或肌内注射胶体铍时,首先沉积于肝脏,然后部分排出,部分移入骨中;随食物摄入硫酸铍时,除胃肠道、肝脏和骨骼外,其他组织基本上无铍。铍主要经肠道排出,部分可经肾排出。它甚至可穿透胎盘屏障。

7.中*机制

铍为剧烈的原浆*,动物由静脉注入硫酸铍溶液后,肝、脾、肾、骨髓等器官有广泛坏死性病灶,并有溶血和出血现象;存活动物的受损害器官组织逐渐出现纤维增殖反应。吸入大量金属铍或其化合物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显然,铍具有全身性的*性作用。但其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的假说有三:(一)免疫病理假说铍作为一种半抗原,在机体内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一系列反应直至发病,因铍-特异抗原铍-特异抗体+铍铍抗原抗体反应铍病。(二)酶系统扰乱假说铍能扰乱多种酶系统,产生酶活性改变导致生化、病理改变。(三)诱发假说最近有人认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能诱发隐性铍病,用以解释某些慢性铍肺经很长潜伏期后发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